红木匣里再添军功章
“立不了功,也得做个优秀士兵”
康巴高原的天色渐渐放亮了。一位妇女和着泪水,在晨光中不停地擦拭着那副方方正正的红木匣,是那样地认真,又是那样地深情,仿佛里面装的是什么旷世珍宝。
其实,在降巴克珠的奶奶丹真翁姆眼里,红木匣里装的是比珍宝还珍贵的罗布长寿的二等功证章和证书。
她说:连做梦都想着建功疆场的罗布长寿,在“英达”剿匪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被土匪击中,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罗布长寿化作片片热土,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后来,罗布长寿的儿子罗布扎西继承父亲的事业,毅然走进了火热军营,下苦功夫精武强能,千方百计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在演兵场上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手榴弹投掷全团第一,手枪分解结合全团第二,以唯一能在百米外用56式步枪打手电灯泡的特殊本领入选特等射手团队……
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落日的余晖把连绵起伏的山麓染成恐怖的灿烂。山坳里,一颗颗子弹拖着血红的尾焰,泻向罗布扎西所在的阵地。激烈交火中,战友受重伤,他不顾一切地背起战友就往救护所跑,呼啸而至的弹片炸伤了他的身体……伤愈重返战场,隆重的庆功会上,团领导把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挂在了他的胸前。
二十几年后,接力棒传到降巴克珠手中。临行前,阿爸将摆放在屋子正中央的红木匣内的两枚军功章向左挪出了一块位置,十分认真地说:“这是留给你的,立不了功,也得做个优秀士兵……”
阿爸的嘱托,伴随着降巴克珠向军营进发,做前辈一样的英雄,成为这个“红三代”最强烈的愿望。
背负24公斤的武装越野,他外加5个装满沙子的矿泉水瓶苦练,一年就穿坏了6双胶鞋;障碍场上,他紧握10米攀登绳挑战体能极限,双手磨破,鲜血染红长绳;轻武器射击训练,他在步枪管上放弹壳,前端挂水壶,半小时弹壳纹丝不动。
千百次炼狱般磨砺,使降巴克珠练就一身硬功:400米特种障碍,3分钟就跑完全程;步枪、手枪、冲锋枪等样样精通,在旅以上比武竞赛中24次夺冠、5次破纪录。在集团军组织特战比武中,他轻武器射击打出50环,400米障碍位居第一,6公里负重奔袭打破集团军保持了好几年的纪录,成为享誉白山黑水的“特战尖兵”。日前,第十六集团军作出了《关于向降巴克珠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格桑花香千万家
“你去吧,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为保卫藏族同胞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罗布长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乡亲们没有忘记他的家人,尽力照顾他的遗孀和遗腹子的生活。深受感动的丹真翁姆,常常带着儿子帮乡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这种爱的循环中长大的罗布扎西复员后,俨然就像村里的“大管家”,谁家婚丧嫁娶、大事小情,全都主动前去张罗。每当政府抚恤米、面、油等物品,他总是把最好的送给鳏寡孤独,带领全家一直照顾身弱多病的孤寡老人泽仁曲珠很多年。
3岁丧父的仁真志玛,从小就由幺爸罗布扎西抚养教育,17岁参军入伍,对待自己带的新兵就像姐姐一样关心照顾她们。退伍后考取了康定县政协公务员,千方百计帮助乡亲解决各类实际困难上百件,还帮助他人抚养4个孩子。
2005年,邻村小学校长民玛请降巴克珠担任空缺许久的代课老师。一边是父亲用一只手苦撑家务,一边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渴望,降巴克珠有些为难。
罗布扎西说:“你去吧,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于是,16岁的降巴克珠接下了这个每月只有320元工资的工作,把承担家务放在周末。
降巴克珠走进军营继续把格桑花的芳香带给更多人。参军两年后,当了班长的他迎来军中第一拨新兵。新兵进门的第一天,降巴克珠就打好热乎乎的洗脚水站在门口笑脸相迎;有人生病了,他领着一趟趟去看医生,反复叮嘱按时吃药,帮着端饭送水洗衣服;有人想家了,他陪着唠嗑,逗他们开心……
点点滴滴的温暖,让一个个新兵都爱上了军营,不断取得新进步。近年来,他把38名战士培养成骨干,其中7人被集团军评为“特战尖兵”。15人被旅树为“军事训练标兵”。13人考学提干或担任班长。(记者 苏银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