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世纪留学潮,群星璀璨耀中华

王辉耀

2013年11月01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第二代留学潮

(1900年—1927年)

这一代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20世纪命运的影响最为深远

甲午战争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写《劝学篇》倡导留日:“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不切要害,东人已删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直接促成了留日热潮。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

留日生归国后,在促进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和五四运动的兴起等诸多方面居功甚伟。其杰出代表包括“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陈天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周恩来,以及蔡元培、廖仲恺、徐锡麟、夏衍、田汉等。

1907年,传教士明恩溥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分到的庚子赔款2444万美元中的超过实际消耗部分减退1078万美元,用于中国办高等教育和支持中国学生留美。为选拔和预培留美学生,1911年清华学校创立。从1909年—1937年,由清华选派庚款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

庚款留美生杰出代表有:叶企孙、吴有训、胡刚复、赵忠尧、施汝为、周培源(物理),胡明复(数学),秉志、高士其(生物),梅贻琦、顾毓琇(电机),何杰(地质),周仁(冶金),竺可桢(地理、气象),侯德榜、杨石先(化学),张钰哲(天文),钱学森(航空),钱伟长(力学),梁思成(建筑),张光斗(水利)。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他们培养出来的第二代科技精英,许多直到今天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上。

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提倡“勤以做工,俭以求学”,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在河北高阳县办“留法工艺学校”,为贫寒子弟留法做准备。李石曾组建“法华教育会”,与法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留法创造半工半读条件。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逐步形成全国性潮流,延续20多年,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

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蔡和森、蔡畅、李富春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严济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鸿、钱三强、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随此潮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