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墨脱结束不通公路历史 最险天路直达“莲花秘境”

记者 陈沸宇 扎西 鲍丹 韩俊杰

2013年11月01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体验

10小时变成4小时

近日,记者从波密县扎木镇乘车前往墨脱,亲身体验这条“最险”“最美”的天路。

从波密开始到24k处的路还算好走,只是弯道较多,一路上诸如“雪崩路段,谨慎驾驶”等警示牌时常映入眼帘。

过了24k,白雪皑皑的嘎隆拉山便映入眼帘。这里每年大雪封山近8个月。过去,进出墨脱都要翻越嘎隆拉雪山,花费10多个小时,还时常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是名副其实的“鬼门关”。记者发现,为避免雪崩影响,这里的隧道口没有像普通隧道口那样紧贴岩石,而是往前延伸了50米。

出隧道到52K的这段路上几乎都是硬化路面。顺路而下,只见重叠错落的山峰上云雾缭绕,无名瀑布从山腰轰然坠落,涓涓溪流不时从山涧汩汩流出,各种奇异的古树上缠满了松萝……丰富的植被将使墨脱公路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生态环保公路。

经过达国大桥后,是此次进入墨脱最艰难的一段路,有些地方仅容一辆车通过,还有多处水毁及塌方的痕迹。水漫路面而形成的沟壑屡见不鲜,最深的水可达半米以上。每当这时,司机总是谨慎地顺着坡度缓缓下到水边,把方向盘迅速打向左边,然后猛踩油门,车剧烈颠簸着向水沟对岸冲去。

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程,细雨蒙蒙中,记者抵达墨脱县城。

“墨脱公路确实比原来好了不知道多少。”司机老唐说。

修路历程

几代人的筑路梦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四周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皆在其境内。

墨脱环境好、雨量充沛,但山高谷深、道路艰险。当地每年所需的生活物资和建筑材料,只能等冰雪融化的开春季节,靠人背马驮从波密县扎木镇或米林县派镇运进。然而,无论走哪条路,都要面对雪崩、塌方、泥石流设下的险关。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开始调研和勘测墨脱公路建设。1965年,施工队伍大干苦战,以“花了80万,死了8个人,修了8里路”告终。

上世纪70年代,工程又上马,花了几千万元修了几十公里,但雪崩、泥石流、洪水将路面摧毁,只得停工。

1989年,墨脱公路又一次上马,至1994年,一条简易公路终于修到墨脱县城。谁知通车第二天突发暴雨,花费数千万元的公路基本报废,这条路成为中国公路史上通车时间最短的一条公路。

墨脱公路为何如此难修?新改建工程项目负责人何先志说,墨脱公路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缝合线附近,印度洋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寒冷气流交汇处,新构造运动活跃,雨水充沛,地势高差大,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地震、泥石流、滑坡、塌方、水毁、雪害等灾害集中。 

专家曾提出过两种新思路:

1985年,成都军区飞行大队试航墨脱成功,由此,有专家建议在波密与墨脱之间架设一条“空中走廊”。但是,墨脱气候复杂多变,花高价从美国进口的“黑鹰”直升机有两架坠毁于墨脱境内,给“空运”的设想泼了一盆冷水。

水运更不现实。雅鲁藏布江进入墨脱境内的一段,是著名的大峡谷,水流湍急,暗礁丛生,短短百余公里落差达2000米以上,无法航行。

国家从未放弃过修建墨脱公路的计划。2002年始,交通部等部门开始前期勘查,并于2007年立项开展“西藏扎木至墨脱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其间,墨脱从2006年起实现了近4个月时间的分季分段通车。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