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伊能 张烁
2013年10月31日09: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课堂”变“大世界”,学生学法变了
“我们喜欢用平板电脑上课!可以拍照、画画、弹钢琴,还可以做幻灯片、做信息卡……可有意思了。”就读于北京某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句昊告诉记者。
这个10岁孩子的课桌上,没有课本,甚至没有一支笔、一块橡皮,他和同学们一样,每人桌上都整整齐齐摆着一个红色封套的平板电脑,封套上贴着自己的姓名。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平板电脑,登录客户端。”喊过“上课”后,这是老师对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与此同时,黑板右侧的白板投影上,显示出班里每个孩子的账户头像。孩子们熟练地操作着平板电脑,开机、登录、找到课文。熟稔的动作,平静的表情,仿佛平常班级的孩子们拿起铅笔、翻开课本一般自然。
悄然间,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是老师教什么、自己学什么;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学。现在有了教育信息化技术,眼前仿佛豁然洞开一扇大门,有了一个广阔的世界。
第五届湖北省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决赛中,一位叫陈雅静的女孩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她口语纯熟,不论是自我介绍、图说词语还是讲故事,都有一口标准流利的发音。而她地处湖北省远安县偏远农村的学校,并不具备相应的英语授课能力。怎么回事?原来,湖北省建成了“天地一体”湖北教育网台,向英语师资薄弱的农村小学,输送英语“空中课堂”,陈雅静的英语就是从“荧屏”上学到的。
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同城里孩子上一样的英语课、美术课了!不但能共享优质的教学课件,还能分享教师讲授、课后练习。“我们可以听到市里很多名师的精彩授课,增长了我们的见识。”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实验小学学生孙翌然说。
教育信息化技术还可以让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老师足不出户,接受教学培训、与其他老师分享教学心得。正如哈尔滨市阿城区教育局局长杨继斌所说:“互联网走进课堂,无形中建立了一个大教研室,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老师们互动互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研团队、学习团队。”
与此同时,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变了。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完“分数”一课,当堂布置了练习题。“现在请同学们做几个选择题,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因为有班级局域网,老师在自己的电脑上轻轻一点,每个孩子的电脑屏幕上就都显示出同样的题目。
孩子们伸出手指,稍加思索,点中选出的答案。与此同时,前方的大屏幕右下角,显示着全班学生的做题进度,答题一结束,还显示出答案分布。谁做对了、谁做错了,哪道题正确率高,哪道题掌握得普遍不扎实,老师一目了然,轻松掌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得以有重点地讲解题目。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