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西王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早已超过10万元,鱼肉海参已经不再是村民追求的幸福了。“我们现在比得是谁最长寿。”王勇对大众网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每年村里自然死亡的人数为6-8人,而现在村里自然死亡的人数减到了2人。他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村民追求的不再是顿顿“有鱼有肉”了,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和人生价值的提升。
西王村已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也就是说,西王人从出生到上学、到参加工作、到退休养老都由村集体统一管起来。村集体企业还为每一位村民缴纳了各类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村委每月向村民每人发放价值200元的面粉、蛋、奶、肉及西王生态园种植的无公害有机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达5000元。村民不仅在企业获得稳定工资收入,当初入股的大多数村民还可从企业领取分红,收入年年攀升,2012年人年均纯收入超10万元。
村里还有一座高标准老年公寓,65岁老人全部入住,老人集中供养,费用由村集体统一承担,并每月每人发放100元的老人补助。西王人退休后,除去享受国家退休金外,还享受着村集体的老人补贴,比社会上其他的退休人员多出了一份保障。西王老年公寓设立了卫生室,完善了各种医疗设施。同时,还配备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各种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组建了老年戏剧协会、老年模特队、老年舞蹈队等文艺团体,定期组织演出,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时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关键是怎样把钱发下去,又让村民精神上有追求、更满足。”王勇说,他现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优化管理村民的福利,而且也在做一些尝试,目标就是让村民得到福利同时,又提升了村民的精神追求。比如,他现在把每月发放的100元老人补助改为“精神文明奖励”,鼓励老人协调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为和谐家庭做出贡献;同时还设立奖金,鼓励村里老人门球队和市级老人门球队打比赛。
曾跟着王勇创业的村里老人宁立江感慨西王村20多年的发展时说,西王发展得很辉煌,但过程坎坎坷坷,特别是1994年,企业上了一个新项目,当时市场和成本都有账,效益不错。结果后来受各方面制约,企业濒临破产。王勇书记下决心盘活企业,召集全村党员开会,挨家挨户去给群众做工作,统一了村民的思想。作为企业建厂元老,宁立江看到企业不断发展进步,感到很高兴。特别是看到央视“最美村官”的颁奖晚会时,他觉得王勇能拿到这个奖是实至名归。
两次转折:
乡亲们需要团结,但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在教育中成长
西王村村民口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西王集团就没有如今的西王村,没有王勇就没有如今的西王集团。所以,西王村的辉煌与王勇带领村民打造的西王集团密不可分。
现在团结一心发展企业的西王村的村民,在创业中前期却有着要拆分掉西王村企业的想法。“这就是农民创业最大的变数。吃苦没得说,但面对利益时容易迷失方向、目光变短。”王勇在接受大众网采访时坦言,西王村、西王集团今日的成绩就是在不断地、反复地“团结村民、教育村民”的循环过程中取得的。
改革开放前的西王村与全国其他普通农村一样,茅草房、泥巴路、苦井水,家家户户以种地为生,村集体除去杏花河岸边的一排杨树,再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1986年,对西王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西王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村里思维活跃、富有开拓精神的能人被选进党支部,王勇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王勇提出“西王要翻身,先要换脑筋”的发展思路,决心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企带村、共同致富”的路子,带领支部一班人“脚穿拖鞋,肩搭粗衣”走南闯北考察市场,曾创下6天跑9省1市的纪录。
为了筹集资金,王勇二话没说,决定将自己经营多年的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无偿捐献给村集体。而其他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把准备给子女盖新房、结婚的钱拿出来为村集体办企业。就这样,七拼八凑筹集了40万元建起了西王油棉厂,1987年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税23万元。紧跟着,西王历史上第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年产3000吨的淀粉厂于1990年建成,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成为当时全省同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
但在王勇看来,西王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却正是发生在这顺风顺水的年月。
1994年,西王村以52万元将一项以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新技术专利买回来,投资2400万元上了马。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达1000吨,经济效益颇丰。但是,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甘油厂好景不长,由于世界甘油市场价格暴跌,使企业跌入低谷。
就在这时,村里的那些经不起打击的“保守派”提出要分掉资金,不再搞工业经济的想法。当时,有70多户村民联合签名要求分掉资金。
“这让我哭笑不得。因为村里企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银行的,要分也是银行先来分,哪能自己想分多少就分多少呢。”王勇说,为了给这部分村民讲清楚,他联合村干部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多次入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说服了村民再次投入到“二次创业”征程中。
“我之所以说这是西王面临的最大转折,就是因为从那时我真正明白了,乡亲们需要团结,但也需要和他们一起在教育中成长。”王勇很有感慨地对大众网记者说,事情过去仅半年后,企业最终实现了由甘油到谷氨酸的产品转型,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