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凸显能打胜仗之精髓,是激发催生强军之要的价值引领
能打仗、打胜仗是积淀优良传统最重要的承载,是磨砺优良作风最卓绝的考验,是实现强军目标最核心的要义。
一要用优良传统作风引领官兵打胜仗的价值追求。长征中,中央红军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三天一个大仗,无坚不摧、无险不克、绝处逢生,最终走到了延安、走进了北京;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81师第242团5连官兵成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简易掩体中,许多士兵的手冻结在步枪上无法分开,正是志愿军的一往无前、浴血奋战,最终让世界头号强敌在板门店签署城下之盟。军人舞台在战场,核心价值是打赢。我们要着力强化战斗队思想,像革命先辈那样,军人生来为战胜,当兵就要上战场;要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用能打仗的标准搞建设,用打胜仗的标准选干部;要大力提高实战化水平,端正训风演风考风,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要用优良传统作风培育官兵敢打仗的虎狼之气。中华民族千秋武魂,是我们培育虎狼之气的源头活水。“更遣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宣示的除恶务尽的胆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抒发的是有我无敌的豪迈;“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颂赞的是舍生报国的气概。我军优良传统作风,彰显了尚武血性最耀眼的光芒。当年红二、六军团100多名官兵被逼铜仁困牛山,宁死不屈集体跳崖;原贵州军区140团2连副班长萧国宝在剿匪战斗中舍身堵枪口,被誉为前苏联“马特洛索夫”式英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始终是我军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重要法宝。实践中我们注重深化这种传承,坚持不懈讲战史、忆英模、话传统,持续开展小兵种大集中、多层次岗位练兵、全要素比武竞赛,利用各种机会把部队放到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砥砺英勇善战的武魂兵魄,锻造敢打必胜的虎气霸气。
三要用优良传统作风激发官兵能打仗的本领恐慌。我们的老帅都是恶仗中拼出来的,胜仗中打出来的。常胜将军粟裕用在谋打仗上的精力非常人可以想象,研究淮海战役方案7天7夜没合眼,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常扎进作战室几天几夜不出门。我们一定要学习革命先辈一生惟战、毕生思战的责任担当,深刻认识我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清醒看到我军“两个不够”的突出问题,强势狠抓军事训练、信息化建设、民兵转型和正规化建设“四项工作”,大力提高民兵应急队伍骨干分队实战化水平,持续深化作战问题研究,努力建设能打胜仗的党委机关,切实提升适应信息化战争、胜任岗位职责遂行使命任务和来实的动真的碰硬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