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家常,民情民意民生最关切
经济数据有了新变化,老百姓感受如何?这是连续三年的驻村调研中,李学勇最为关切的话题。
带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基层干部群众对全面小康建设反映的情况,他又召集聚贤村村民听心里话。
村民周海洋家简朴的院落里,李学勇和14位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没有议程,没有讲稿,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围绕聚贤村的发展变化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村民胡道霞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自己在花木公司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丈夫搞电器修理,随着农村家电普及,修理量也变多了。
叶志光老人说,以前在村上做会计,退下来后每月拿200元,加上养老保险、尊老金等,七七八八加起来也不少。
“你做会计时,村集体经济怎么样?”李学勇问。
“那时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家家户户只种粮。”叶志光说。村党委书记李生介绍,去年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56万元。
李学勇十分欣慰。他又诚恳地征询村民们的建议。
村民胡扬平反映,今年夏天高温干旱,水井打到10多米也打不上水。希望能够解决“旱能灌、涝能排”的问题。另外,村上道路还缺路灯。
村民仲崇杰把灌溉的问题又提了一遍。“我们这边其实不缺水,要装个泵站把水提高点才能浇地。”
“你的建议实事求是,我们要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李学勇说。
“我们村几乎家家种花木,都盼着花木纳入农业保险,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能有保障。”村民周友银建议。还有,村医务室比较小,能不能扩大点?
“你的建议值得研究,现在生猪、粮食等都有保险,如何保障花农利益,确实要关注。”李学勇表示。
“省长,我就是一大早在喇叭里讲话的人。”村民张士洋是位花木经纪人,每天清晨他就通过村上的喇叭发布苗木需求信息,见到省长不忘自我介绍。他说,“经过村里的‘扎新路’开通快10年了,随着花木交易量增加,春天运苗时常堵车。能不能帮村里拓宽这条路?”
李学勇说,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政策,正在一步步落实。“你说的事情我们记着,一定想办法解决!”
对村民们的建议,李学勇一一回应。他说,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我们在苏北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发挥好干部的带头作用,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才能让苏北的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驻村期间,李学勇白天走访考察,还连续利用三个晚上,与县镇村三级负责人谈话,希望当地更好地围绕群众诉求群众期盼,着力解决大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