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自贸区,首批金融机构来了

2013年09月30日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自贸区,首批金融机构来了

新挑战考验多方智慧

机遇大,但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挑战,其实更大。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对商业银行既是商机,获得优质客户,另外也是对风险的挑战,批准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对他们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比如非居民的征信、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包括银行信贷定价,考虑风险和市场因素来定价,与现在相比会发生很大变化。金融的微观基础也将发生很大变化。”阎庆民说。

就银行自身来说,对这一问题也有着清楚的认识。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助理周和华表示,与外资银行相比,现在中资银行还缺少在完全的市场化环境里经营银行的经验,以及在国际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资产的管理、产品的风险管理以及客户行为模式的分析,都是目前已获得自贸区入驻牌照的中资银行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

练好基本功,打出特色牌,是部分银行应对挑战的着力点。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王新浩介绍,根据规划,浦发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的主营业务,除了传统的存款和结算业务、直接融资业务、现金管理业务、国际结算、资金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之外,还包括针对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客户和海外客户的特色金融服务,以及在自贸区领域内开展的创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离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要素市场业务等。

相对而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在国际化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更多。据介绍,工行上海分行将依托强大的工行全球网络优势和先进的科技系统优势,以及庞大的客户规模优势,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为自贸区内企业乃至更广泛的客户带来更全方位、更富内涵、更佳体验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

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是银监会的重要职责。我国现有的银行业监管法律以及银监会的审慎风险监管的规章、指引等规定,适用于对区内银行业机构的监管。换言之,如何在新环境里做好对银行的监督、引导,也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

“我们将坚持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原则,来建立针对性的自贸区银行业监管机制和框架。”廖岷介绍,未来的一些初步考虑包括:建立健全自贸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快速通道和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特色监测报表体系;探索完善符合区内银行业风险特征的监管指标;要求区内银行业机构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市场风险等重点风险领域,建立起有效防范跨境风险的机制。

同时,也会把试验区作为银行业监管政策改革开放创新的“试验地”,根据自贸区内银行业机构业务发展情况和风险特征情况,不断完善针对性的监管机制和框架。

具体来看,从思路上看,要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所谓“自上而下”,就是监管者要紧密关注风险,前瞻性地建立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安排;“自下而上”,就是以机构和市场的创新为推动力,市场与监管者一道,共同推动监管改革和制度创新,以实现鼓励业务创新,有效防范风险的目的。(记者 钱箐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