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5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秋高气爽,漫步在福建南靖云水谣古镇的悠长古道,千年老榕的身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中,一座座神奇的土楼点缀在田野间。
“十年后,这里的水还能否如此清澈?可在其中嬉戏?”一位当地居民无不担忧地说。随着游客的增多,溪水边的饭店和旅店多了起来,污染已经在悄悄威胁着这座美丽的古镇。
“申遗”成功后的福建土楼,正深深陷入“出名”的烦恼和纠结。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之间的钢丝绳上保持平衡,是土楼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
人气旺了,但土木结构的土楼承受不了太多游客
80岁的江恩庆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土楼。江恩庆的家是位于福建永定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因其造型奇特、规模巨大,被称为“土楼王”。
“十几年前,我们靠种烟有点收入,土楼里很多户住一起,养鸡养鸭的,环境比较差。后来,年轻人都走了。”江恩庆说,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游客越来越多,50多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在家门口开茶叶店,做各种小生意。
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年,江恩庆的大孙女江秀萍便回到这座土楼生活。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厦门打工,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除去各种开支,剩下很少。现在在土楼当导游,一个月收入在1500元到1800元之间,还可以随时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不用出门,江恩庆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好几份收入。他整理出一个房间卖茶叶和各类工艺品,一年能赚几万元,一家人每年还可以从旅游门票收入中分得1万多元。
江恩庆也有担忧,眼看着土楼里的人气旺了,但土木结构的土楼承受不了很多游客的踩踏。“后来开始限制游客上楼参观,我的心才算踏实了。”他说。
来自永定县的数字显示,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从2007年的9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404.1万人,旅游总收入从5.2亿元增到了28.5亿元。
房子不让改建,当地居民生活起来很不方便
在云水谣古镇,当地居民简忠良已早早嗅到了商机。他不仅将自家的12间房子装修成了客房,还将自家100多亩的茶山好好经营运作,分类加工出售。2011年,简忠良又在家门口摆起了几张茶桌,每桌收费在30到35元之间。
不只是简忠良,很多居民纷纷开饭馆、建旅馆,各种商业开发蠢蠢欲动。
很多人开始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影响到土楼的保护。
“一旦放开,必然会影响到环境的保护;但是,如果不让居民这样做,又会引发矛盾。”南靖县土楼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志鹏说,要通过规划引导居民在外摆摊设点。目前,南靖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商铺设施。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