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政府提供店面 社会组织经营 吸纳企业参与

民生调查:宁夏慈善超市试水“自造血”

明年建成200家,各县区至少5至10家

2013年09月18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绊脚石】

政策法规跟不上

造血能力还偏弱

慈善超市在宁夏的发展,并非没有困惑。

在李玲华看来,最大的困惑在于身份的确认。虽然银川市内的超市都以燕宝爱心慈善超市冠名,但是却无法以连锁超市的形态出现,“如果是连锁超市就必须进行公司化运营,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置各类相关职能部门,但是这会给超市的运营带来很大的负担,更何况是我们这种非营利性的慈善超市。”

目前,燕宝爱心慈善超市每个店都按照个体商户进行注册登记,设置独立法人,独立核算并单独上税,徒增人力和物力成本。“慈善爱心连锁超市存在法人认定困难,税收上目前也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可以说,政策法规制度配套还远远跟不上慈善超市的发展。”李保华认为,这在客观上阻碍了慈善超市的发展脚步。

摆在慈善超市面前的另一个现实问题,便是运营发展困难。李玲华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运营的店除了两个店以外,其他的都是亏损状态,“虽然几个运营店面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但是地点较偏,人气不旺。”燕宝基金还要垫付一大半的货品费用,这使得原本雄心勃勃希望在全区铺开慈善超市的基金会,决定暂时放缓发展慈善超市脚步。

“慈善超市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和民众的关注、参与。”李玲华坦言,目前,超市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物品捐赠区域,但是接收到的捐赠微乎其微,更谈不上利用捐赠物品来实现超市的造血与发展,超市的盈利模式仍然在于零售,这与国外的慈善超市相差甚远。“前店后厂,是普遍模式,就是把捐赠的物品通过维修与加工,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去,实现盈利。”

在李保华看来,发展的问题仍需在发展中去探索解决,“随着慈善超市的推动,政策的配套和鼓励一定要尽快跟上。比如,银川市就在尝试建立与慈善超市相配套的捐赠物资再生加工中心。”

“我们目前探索出的3个模式,是适应宁夏现阶段发展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慈善超市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人员培训,积极探索一条更有效的自我造血之路,政府在政策与配套上进行指导与服务,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才能让这条路更宽敞。”李保华总结这几年慈善超市的经验时,如此表达。(记者 朱磊)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18日 13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