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8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模式】
政府不再单干
社会来唱主角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25家慈善超市的建设任务,今年新建的9家公益性慈善超市也已全部投入运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李保华介绍。
慈善超市,并非宁夏首创,从时间维度上看,近10年时间里,几乎在全国遍地开花。
但是,很多地方的慈善超市如今境况并不太妙。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不少慈善超市门可罗雀,甚至“退化”为民政部门的捐赠站点,即便在沿海发达城市,一些慈善超市也往往流于形式,一周才开一次门。“存在着发展乏力,管理不善等问题。”
那么,在宁夏大力推广的慈善超市,有着什么不同?
“过去,我们的慈善超市模式,只有政府参与的一种,即民政局爱心超市,在各地民政部门的房子里摆放米面粮油等物品,发放给特殊困难群体,属于定时定量的救助。”李保华介绍,这种模式弊端明显,除了不能保证每天的运转,效果不明显、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也没有人力物力去组织活动。
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显然难以持续,而且没有把企业和民众的慈善意愿和能量用起来。为了更好地整合社会慈善力量,为企业和民众搭建参与慈善的平台,宁夏推出了第二种模式:社会公益组织运营模式,与宁夏最大的慈善基金会——燕宝慈善基金会合作,由民政部门提供免费的运营地点,基金会聘请专业团队管理慈善超市,所得利润除了反哺超市自身运营外,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以燕宝在银川开设的6个超市为例,去年一年,已经捐赠了10万元的善款。
位于宁夏医科大学主校区的燕宝慈善超市里,顾客盈门。服务员介绍,“由于价格相对便宜,中午和晚上生意最好,一天的交易额能够上万。”在燕宝基金会超市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玲华看来,这种慈善超市的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了慈善超市自我造血的能力,除了单一的接受和发放救助物品之外,慈善超市不仅仅能够维持自身的发展,还能够腾出手来做更多力所能及的慈善工作。“比如这个店的利润就会拿出一部分给医科大学作为奖励学生的基金。”
在第二种模式的启发下,为解决企业与慈善“最后一米”的问题,让企业更直接地参与慈善事业,第三种模式随之产生:在没有大型基金会运作的地区,进行市场运作,让有意愿的超市辟出爱心专区或者专柜,给爱心企业家冠名。对持有低保卡等困难生活群体给予各类打折优惠商品,这种模式已经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进行试点,目前已经开设了4家。
记者了解到,在后两种模式出现并推广后,第一种模式也许会渐渐弱化,甚至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在宁夏未来的发展计划里,将采取“政府主导完善一批、社会组织合作一批、市场运作挂牌一批”的思路来推动工作,2015年,全区要创建发挥作用明显的慈善超市300家,2014年预计要达到200家,各县区的慈善超市至少要达到5至10家。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