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7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城乡学校拉起手来
前不久,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收到一封来自崇州市桤泉镇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信中说,“成都市委托管理实验,让一所农村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得到了当地老百姓一致称赞和好评。”
何谓“委托管理”?吕信伟向记者解释说,就是一个县区授权另一个县区的一所学校来管理本地某所学校,托管期间,被委托学校拥有对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人事任免和财务管理的全部职权。此举的目的是让城乡学校拉起手来,让强校弱校拉起手来,进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和“学有良教”的目标。
自从崇州市桤泉镇思源学校被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托管”后,学校的一系列变化令师生们欣喜。学校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推行有效课堂改革,让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刘云亮校长告诉记者,仅仅一个学期,桤泉镇思源学校参加崇州市质量测评,进入前10名的学生就从原来的6名一下子增加到16名,每个年级都涌现出优秀学生。老师们也是受益者。他们说,托管给我们送来了很多优质教研课,增加了许多外出培训的机会,视野一下子打开了。
目前,成都中心六城区已先后与远郊9个区县建立起“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六城区130所学校还与远郊168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发展协议,而这一切都是在不额外增加教师、不额外增加经费的前提下进行的。今年年底,成都市将全面推开“委托管理”和“名校领办”这两种跨区域办学模式,保证每个县域都至少有一所学校参与委托管理,全市名校领办学校达到3至5所。
让教育特色绽放出来
随着成都小学、初中“就近入学”力度的加大,入学机会公平的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择校生占新生比例大幅下降。有关机构对成都中心城区18所小学监测显示,这些学校的择校率较上一年下降了17%;对热点初中的监测结果表明,这些学校的择校率下降了41%。
均衡发展,不仅让成都的“择校热”降了下来,而且使各校的教育特色绽放出来。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一校一品”的原则,成都市打造了一批特色学校,使各地各校的鲜明特色更加凸显。
蒲江县成佳镇是著名的茶乡,成佳九年制学校被郁郁葱葱的茶园包围着,校园里四处可见的茶树生机盎然。校长熊怀辉说,生长在茶乡的孩子不能不懂得茶文化,于是,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和载体,逐步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仅开设了茶文化课程,还编写了《茶乡美韵》、《茶乡情韵》、《茶乡绿韵》等乡土校本教材。孩子们在茶文化的熏陶浸润下成长,慢慢就会形成儒雅谦和的品格。
在温江区,记者在玉石小学看到很多“精美的石头”、鲜活的川剧脸谱、可爱的老虎猴子,这都是孩子们用彩笔在各种石头上画的画。玉石文化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孩子们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领略了美与艺术。和盛小学的足球项目可圈可点,学校将体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踢球,并在运动中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学校已为国家少年女子足球队输送了两名学生。万春学校的“鱼凫文化”底蕴深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了这所学校的亮点,全校的每个孩子都会打太极拳……
特色发展的理念,让成都市城乡教育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素质教育风景线,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感受到区域内的学校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全市孩子共享优质均衡教育的梦想不再遥远。(记者 袁新文 王明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17日 12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