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6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技术、工艺逐渐成熟,生物燃气迎来产业化机遇
生物燃气通过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食物残渣等废弃原料发酵获得,因而是绿色、低碳、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了各种有机废弃物,能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城镇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使生物燃气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一度被看作是能源界的“新星”。
“我国广大村镇普遍缺乏能够取代燃煤、薪柴的清洁能源。”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贾敬敦说,北京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燃煤对城区雾霾影响很大,发展生物燃气是重要的解决方法,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生物燃气在减少雾霾上的作用。
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生物燃气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工业、城镇化推进带来的巨大能源缺口,它与常规能源相比,潜力不容小觑。
世界对生物燃气利用已有多年探索,主要的商业模式有三种:热电联产模式、车用生物燃气模式和管道生物天然气模式。
据了解,当前,在生物燃气总产量上,欧盟、中国和美国名列前茅。马隆龙说,2011年,欧盟沼气产量为201.7亿立方米,其中德国最大,占到50%左右。美国当年沼气产量为126亿立方米,我国则有200亿立方米,且有近三成的增长速度。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燃气产业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国燃料利用的形态、生活方式等特点,使可用于沼气生产的资源富集。贾敬敦介绍,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农林废弃物及其他生物质、畜禽粪便年收集量可达10亿吨,生活垃圾年产量高达1.6亿吨,有机废水年产约600亿吨,具有年产生物燃气超过1500亿立方米的资源潜力。
为更好推进产业化,我国近年也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马隆龙说,我国生物原料预处理、发酵技术等工艺取得了积极进展,并推进了包括德青源在内的不同模式的商业化示范运用,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技术、工艺成熟及成本的下降,生物燃气产业经济效益开始显现,生物燃气已经是当前生物质能源领域发展最好、最成熟的方向。
马隆龙认为,还可以与进入中国的国外企业开展合作,借鉴技术经验,推进国内生物燃气产业。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