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门源的工业建设是在极端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28万元,主要从事煤炭开采、金属制品、磨粉、榨油、制革、木材加工、缝纫等,规模极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门源摆脱贫穷的希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基于这种现状和认识,历届县委、县政府把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突破口来抓,尤其是“十五”以来,他们牢固树立“工业富则全县富”的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着力点放在打基础、调结构、增后劲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确定了走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对宁缠、卡哇掌等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整合,落实了一批水电、多金属选冶、农副产品加工和建工建材项目,形成了以水电、煤炭、多金属采选、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在原门源县浩门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产业发展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海北州生物园区和泉口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区建设项目,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产生了深远影响。到2012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2.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8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1%,按可比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3.5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5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22万元,工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