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家家都有干部帮扶 户户均享城里待遇

济宁:干群玻璃门这样打破

2013年09月09日08: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合 心

“农村环境整治确实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村里一开会老少爷们都拥护”

去年以来,济宁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筹资机制,筹措资金37.89亿元,整治村庄5152个,硬化农村道路1.27万公里,新增村庄绿化面积1283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335座,配备垃圾转运车辆409辆,配备农村保洁员1.6万人,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有了显著改观。期间不仅没出现一起来信来访,广大群众反而纷纷出工出力、捐款捐物,金乡县胡集镇后史屯村民营大户史一良捐助50多万元,并亲自带领村民规划施工硬化道路。

嘉祥县疃里镇杨山村支部书记杨凤英坦言:“农村环境整治确实办到了群众心坎上,使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里一开会老少爷们都拥护,我们的工作好做多了。”

当前,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的两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村庄出现土地撂荒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济宁市在汶上县进行试点,依托供销系统推行土地托管新模式,目前已在全市全面推开。

在济宁,每年都开展“政府怎么干、请您提意见”活动。济宁市委副书记傅明先认为,不论是民生难题还是发展难题,只要政府决策和群众要求在一个频率上共振,群众就会支持政府的工作,难事也就不再难。

放 心

设立“群众满意奖”,组建由1000名群众组成的监督评议团进行质询评议

“这是匿名访问,您放心……您对当地环境保护情况是否满意?”“您对当地干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是否满意?”……这是济宁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的一个场景。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2012年度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济宁首次颁发了“群众满意奖”,6个县市区获“群众满意先进县(市、区)”。对18至65周岁、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电话随机调查,内容包括增加收入、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及干部作风等8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群众满意奖”。

为让群众深度参与和监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济宁市还组建了由1000名群众组成的监督评议团,定期或不定期到党政机关、执法执纪部门进行质询评议,到重点工程项目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结果。

“这一系列举措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破除了干群之间的玻璃门。”马平昌说,“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要让群众满意和认可,就是要切实树立起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工作导向,真正站在群众角度,把群众利益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要求解决在实施之前,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记者 潘俊强)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9日 11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