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9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渤海、黄海海域活跃着一支由救助、打捞和飞行三支队伍组成的海上立体救捞队,这支队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架起了生命通道。他们在暴风大浪中出海,在风平浪静时海上待命,踏着巨浪,追着大风,从肆虐的海浪中夺回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抢回了一船船的财产,擦净了一块块污染海洋的“油渍”……
“三位一体的救援体系是保障”
在北海片区,有着三支救援队伍:北海救助局、烟台打捞局、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他们从事着救人、抢救财产、应急生态救援的任务,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被当地渔民称为“北海守护神”。“有他们在的地方,我们出海就感到很踏实”,一位当地的渔民说。
在以前,北海片区却是另一番景象。5艘客滚船葬身渤海湾,300多条生命命丧大海,船只和其它财产也被大海无情吞噬……当时救捞系统要自己养活自己,一些救捞船只忙于出去赚钱,应急救援跟不上。
面对事故多发,救助跟不上的现实。2003年6月,按照交通部统一部署,北海海区实行救助打捞分开,成立了北海救助局和烟台打捞局。2003年11月,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也进入筹建阶段,北海立体救助体系正式启动。
“从2008年冬季开始,救捞系统在渤海湾实行了救助联动机制,系统所属船舶在渤海湾作业和训练期间均纳入专业力量海上救助体系,现有近40艘联动船舶分布在渤海湾各个油田,可以随时调用。”北海救助局副局长郑健介绍。
渤海湾一直是我国海上交通运输的“黄金水道”,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四区一线”、“四客一危”重点保障水域,具有港口航路多、客运船舶多、渔船养殖多、恶劣天气多、污染风险高的特点。“应对这些风险,救助生命、抢救财产、应急生态救援一个都不能少,三位一体的救援体系是保障。”北海救助局大连基地主任于卫政说。
2010年7月16日傍晚,位于大连新港的中石油大连储备库输油管道起火爆炸,部分原油泄漏入海。立体化的生态应急救援立即启动,北海救助局的船舶来了,烟台打捞局的船舶来了,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直升机也来了,他们联动合作,回收原油,除去油污,成功实现了“外围油污不流入渤海湾,不流入公海,不流出大连海域”的目标。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