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3日11:20 来源:云南日报
老村长的期盼
等到公路修通了、通信顺畅了,娃娃们就可以经常回家看看了
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走出大山,交通成了横亘在暑立里村与外界间的最大难题。从暑立里村到桂花乡需要先走一段20公里的土路到冶基场,再由冶基场搭乘从湾碧镇到桂花乡的班车,虽然只有60余公里,却需五六个小时。遇下雨天,那段泥泞的土路更是难以通行,而班车每天10点左右经过,错过就只能等第二天。
交通费成为每个家庭的最大支出。暑立里村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都要去乡里读书,每人每次上学单程的费用达到40元,为此学校实行上10天课放4天假的政策,即便如此,每月上学仍需160元。到高中阶段,到大姚县城上学还需多出70元的车费,村里的孩子基本上一学期只回来一次。
尽快解决交通问题,成为老村长和全体村民的期盼。
采访当日,鲁伟聪接到昆明电视台的邀请,赞助10名村民到昆明观看篮球比赛,然而眼下正值核桃、谷子的收获时节,这让村民们显得很纠结。但想到可以去省城观看篮球比赛,他们还是决定先看比赛,理由是:“去一趟省城太难,如果自己搭车去,交通费用又成了一笔大的开支。”
不仅是出村难,村民小组里3个自然村之间沟通的道路状况也较为糟糕,二村到三村间坑坑洼洼的山路,走路也就十几分钟,但汽车要绕半个小时才能到。张云成期望下一步能把路面整治平整,村里还规划了一块篮球场整修,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也列入了计划。
其实,暑立里村离永仁县更近,村民都选择走这条路出山。村里到通往永仁的公路还有一段1.5公里的土路不通,目前州里已经把这条路的整修工作列入计划,这让暑立里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他们都盼望着路快点修好。“农产品运得出去,出去比赛也会方便许多。”一村支部书记黎德忠说。
“通信和网络信号也要通。”鲁伟聪说,我们在村里,手机几乎处于“休眠”状。暑立里村的手机信号非常弱,在屋外仅有一格,进屋便没有了。目前村子里几乎没有电脑,网络也没有覆盖。不能有效与外界沟通,是老村长的一块心病。和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鲁伟聪的两个女儿都在外打工,他希望路通畅、通信顺畅,孩子们就能经常回家看看。
“村里好多哥哥姐姐都在外面打工,大人们打球也能去大城市,我也想去看看。”还在上四年级的杨顺丽也有个梦想,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年轻人渴望走出大山,中年人渴望守在家乡也能与外界沟通,昔日深山里的小山村因为篮球,慢慢发生变化。除了篮球给予的坚强体魄和生活慰藉,他们也在追寻新的生活梦想。
采访手记
老村长的小酒杯
李毅铭
暑立里村老村长张云成后半生最钟爱一个小酒杯,是银制的,牛眼大小,被握得油黑发亮。家人说,老人家最喜欢在“牛眼杯”里喝酒,每天就喝一小杯。
8月23日,我们在他家的那顿晚饭,老村长请来了村里一群名人作陪。刚坐定,老村长拉着我的手说:“你用我的酒杯,咱俩喝药酒,控制高血压和痛风,不跟他们喝白酒。”说完,他自己另找了一个小塑料杯。饭局从下午6点到晚上10点,听着他娓娓讲述的以篮球为中心的创业故事,我们同悲、同乐、同流泪、同欢笑。
情到深处自然流露。老村长从篮球讲到村里的发展,从过去讲到未来,讲到了他的家庭。“老伴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可惜先‘走’了,今后可能不会有比得过她的人了。”老村长与我轻轻碰了碰杯说,老伴是老高山上的蛮族,他们共同生活了近50年,从没有拌过嘴,也从没拖过我的后腿,把家操持得像模像样,儿女个个强,村里人个个尊敬她。
老村长说的“蛮族”,经过解释我们才知道是长期生活在闭塞高山里的彝族,因为看到老村长年轻时在球场上的风采,年轻漂亮的姑娘决心跟定他。
老村长的酒杯里,盛满了历史沧桑。暑立里人虽然祖辈生活在艰难环境里,但他们有个好的领路人,他们没有自我封闭,靠一个篮球凝聚人心,让深山村落走向外界。
老村长的酒杯里,充满了美好的希冀。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后,暑立里人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记者 李毅铭 郎晶晶 文/图)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