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3日11:20 来源:云南日报
老村长的眼泪
特殊年代因为带头打篮球,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可他却持之以恒50年
才进村,随我们一道采访的桂花乡副乡长孙国梁指着已经变成马路的一块小台地说,这就是张云成老村长带领群众挖出的第一个篮球场。场子在一处高台地上,只有半个正规球场大,而且不规则。张云成说,1956年他去乡里开会时看了一场篮球赛,很精彩,便萌生了修个球场让村民打篮球锻炼身体的想法,哪知道自己和整个村从此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
那晚,张云成向我们讲述“篮球村”往事,眼泪顺着饱经沧桑的脸颊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在特殊年代里,因为打篮球,张云成被扣上了“走资派”的帽子,轮番批斗让他饱受折磨,别人劝他“走吧,走了少受罪”,可他却横下一条心:“虽然篮球是西方来的,有委屈我也没法说,但我叫村民锻炼身体没有错,只要打不死我,我就要坚持下去。”
真正让张云成提高篮球水平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下放到村里的一名北京医生和一名省地质队篮球队员,他们被张云成的执著所感动,便悄悄地把打篮球的技术传授给他。
“有次去昆明开会,州里的代表组织打比赛,起初他们嫌我个子小不愿传球给我,我抢到一个球基本上是过了中线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改变了他们对我的看法。”张云成前后参加过30多场州、县、乡的比赛,小个子在赛场上的表现让人过目不忘。后来,他把儿子鲁伟聪也培养成了主力队员和教练。
球场修好时,没有篮球,村民就用烂布条裹成球的形状打比赛。直到1966年,每户凑了5分钱才买了第一个篮球,后来这个篮球的内胆破了,张云成仍舍不得扔,把猪尿泡塞进胆里吹鼓了继续打。
得到“高人”指点的球队技术日益专业,1967年,暑立里村的篮球队已小有名气,当时的大姚县县长捎信让张云成带3个人到三台乡比试,他们3人走了8小时赶到赛场,正准备休息片刻,县长却命令“马上开战”,并将自己的两个差队员配给张云成,结果暑立里队仍以高出一半的比分赢了县长队。对方的一位高个子队员坦言:他们把我们当作楼梯爬。后来,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暑立里篮球队取得了第7名的好成绩。
劳作之余,暑立里村喜欢篮球的人越来越多,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6年之间,村里的篮球热达到鼎盛。农闲时候以及傍晚时分,“咚、咚、咚”的篮球响声不息。张云成率领村民先后开挖过7个篮球场,全村人齐心协力干活的照片还保留至今。村里现有的3个标准化篮球场中,还有一个是灯光篮球场。
张云成成了暑立里村民离不开的人,从引进篮球、教练篮球到修桥铺路、引电进村、科技普及,都是他亲自去跑。目前连接村河沟两岸的7座永久性水泥桥,都是他带领群众干出来的。
出生于1939年的张云成,不满16岁就被推荐担任了暑立里村村长,其间,17年担任乌龙口大队队长,一干就是40多年。这些年尽管连年旱灾,但唯独暑立里村不缺水,从1955年开始,他就带领群众开挖了总长15公里的3条大沟,满足了整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还修造了200多亩良田,村民吃饭不愁。
张云成多次拒绝了乡里的提拔,坚持留在村里和乡亲们一起打篮球、搞生产。“我的想法很简单,与乡亲同苦同乐很有趣,我高兴,群众也高兴,我不能走。”张云成坦言。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