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记者观察:学术打假,为原创力提供空间

2013年08月26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本

伦理研修强化自律

驻日本记者  田  泓

最近发生的几起论文造假事件,其背后都是利益驱动。

7月25日,日本东京大学宣布,由于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撤销该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教授加藤茂明研究小组发表的41篇论文。加藤将研究室的研究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必须拿出与高额经费相符的世界级成果,并将论文评价与研究经费和职位直接挂钩。

7月11日,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公布对该校原教授松原弘明有关诺华制药公司抗高血压药物代文的药效论文的审查结果,称“数据被人为改动”,夸大了疗效。松原研究组发表论文认为,与其它药物相比,代文防止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更好。但校方对223份病历数据调查后发现,34人没有患中风等疾病但却被记录为“患病”,代文与其它药物在药效并无明显差别。    

7月30日,曾经开展相同内容研究的东京慈慧会医科大学也公布了调查结果,称该校原教授望月正武的研究数据“被人为改动”。在671人的病历数据中,有86个(12.8%)血压值数据与原始记录有出入。调查发现,病历数据改动是在统计解析阶段实施的,而解析过程与大学研究人员无关,均由一名匿名“潜伏”的原诺华公司职员全权负责。在过去几年中,诺华公司给松原研究组和望月研究组分别提供了约1亿日元(1日元约合0.062元人民币)和8400万日元的奖学金捐款。而诺华制药利用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宣传,使代文成为年销量超1000亿日元的热门产品。事发后,两名当事教授退职,并撤回了相关论文。日本多所医院出于“道德考虑”宣布停用代文。

由于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和内部性,一般人很难发现造假,常常是由同行对比研究后才提出质疑,而杜绝造假主要靠科研人员的自律。为加强科研人员的自律,从根本上减少论文抄袭,200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置了“不良研究行为特别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研究活动中不正当行为的应对方针》,对研究活动进行约束,以预防伪造、篡改数据与结果、盗用他人研究成果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不正当行为。《方针》指出,研究中的不当行为是对科学的背叛,也是科学工作者对存在价值的自我否定和毁坏。学会、大学、研究机构要基于自律发挥自我净化作用。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管辖,从今年起,接受其提供政府科研经费的学者必须接受科研伦理研修。研修教材以美国大学使用的教材为基础,结合日本法律、文化和文部科学省的方针编纂,通过电脑学习,每科需时30分钟,学习后还要进行测验,确认理解程度。其中,政府研究经费的使用等7个科目为必修,利益冲突等3科为选修。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