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自70岁以后每天花3小时学习中文,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是什么动力驱使您这样做?
傅高义:我本来是个社会学家,知道了解一个国家必须要从语言入手,所以当年为了研究日本,我下了很大功夫学习日语。在研究中国以及邓小平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上世纪80年代曾在广东对邓小平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但我明显感到自己的语言功力很不够,需要加强中文学习。因此,我2000年退休后,在着手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同时,也开始强攻语言关,专门请了一个中国留学生担任我的中文家庭教师,每天坚持学习3小时汉语。今年4月去中国前,我又特意进一步加强了对汉语的学习。
记者:50多年来,为促进美中之间的相互了解,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出版工作。今后,您还将继续哪些研究工作?还准备出版哪些新作?
傅高义:今年9月《邓小平时代》日文版将由日本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届时将赴日本参加它的发行仪式并发表演讲。10月、11月,我还将赴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进行演讲,他们对《邓小平时代》也非常感兴趣,也很想了解邓小平时代的中日关系。当然我现在已经83岁了,行动已明显不如过去方便了,所以赴中国开展新的研究也只能是明年的事了。不过,我今年4月在中国的一个月期间,曾有不少中国朋友建议我对朱镕基的经济政策及当今中国的挑战、胡耀邦等进行研究,但这一切都要等明年的中国之行后再定,因为届时我需要了解包括我是否能够拿到足够的资料等情况。
链接
傅高义: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哈佛大学资深教授,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从事中国、日本等问题研究长达50多年,精通日文、中文,被称为哈佛的“中国先生”。多次赴中国调研和采访,并于2011年出版著作《邓小平和中国的变革》(《邓小平时代》英文版),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当年被《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西方著名媒体评为“最佳图书”,后获得2012年吉尔伯奖。2013年1月《邓小平时代》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在该书中,傅高义教授表明,要以客观立场,摆脱意识形态局限,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向世界介绍中国。(记者 王传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