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深聚焦·关注“微时代”的社会心态(四):微时代的张扬与喧嚣

2013年08月22日08: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此论战,无论背后原因为何,只要不伤及无辜倒也算无害,可一些“意见领袖”的网络论战发展到网络约架,最后上升至真实世界的大打出手,就有待商榷了。随便列数几例,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约架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川籍女记者周燕(网名“此是燕云”)约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网名)、《非你莫属》BOSS团成员连日粗口约架李开复,称 “谁不来谁不是人,有种就一定来!”如此约架,让本应有理有节的理性辩论,演变成充满戾气的肢体冲突,让本应百家争鸣的网络空间,成为因立场不同而互不相容的“仇敌”。所谓知识分子的斯文和行为伦理、公共舆论场域的“底线”和理性,荡然无存。

有人说“微时代”是贩卖观点的时代。的确,意见领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受益群体之一,他们在公共话语空间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这些意见领袖中,一批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尤为引人关注。他们在对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关注中,往往被网民视作公众诉求的代表,因而在网络世界享有颇高的社会声誉和威望。这些产生自网络世界的声誉和威望,也往往辐射到现实社会的生活,带来各种社会关注度和衍生而来的经济效益。于是乎,“公共知识分子”的发声与现实世界中的利益搅和在一起,经济利益的驱动力越来越成为“出名”的推动力,而随着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黏度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文化风气便呈现出日益复杂的趋势。

固然,张扬个性并没有错,但是,如何让张扬不沦为“张狂”,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更加理性平和,对于“微时代”的每一位“意见领袖”和每一位普通网民而言,都责无旁贷。

链接

近期企图通过炒作利用网络成名的部分案例

●8月1日,微博网友@落雨剑爆料称“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照片为摆拍,称“编造导演制造新闻摆拍现场,数百路人见证”。事后,媒体找到了照片中的环卫工和“小女孩撑伞”事件的策划者,证实了这个“充满爱心”的炒作事件。策划者称自己炒作是为了出名,如果不是网友拍照片传上网,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而环卫工则称自己是被利用。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