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调查:嵩县露天矿开进保护区2800亩天然林岌岌可危

2013年08月13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露天开采铁矿,山头被剃掉,山体遭“开膛破肚”,满目疮痍

乘车沿着嵩县县城通往德亭镇、佛泉寺村的公路前行,一路上空气非常好,这是山区县的特点。公路两旁的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非常茂密。紧挨公路边的山脚下,不时会看到水泥砌成的公示碑,上面有的写着“天保工程某某村封山育林责任区”,有的写着“天保工程某某村管护责任区”。特别是从德亭镇到佛泉寺村的十几公里公路,途经五六个村庄,这样的水泥碑不下10个。

佛泉寺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后的山属于熊耳山脉的一部分,村民说,这块山地叫红椿沟。8月1日下午,在县林业局林地办副主任张靖华和嵩县丽达矿产品加工厂(以下称丽达厂)负责人吴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去采矿区实地了解情况。路上,听吴先生介绍,丽达厂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是嵩县的招商引资企业,每年生产规模30万吨。

上山的唯一一条路被丽达厂用栏杆拦住了。栏杆的边上就立着一块“天保工程佛泉寺村管护责任区”的水泥碑。山路因经常要走运载铁矿粉的大车而被拓宽。沿着山路乘车上行几分钟,就能抵达矿区。

该矿区采矿方式是露天开采,铁矿石(矿带)在山地下几十米处,只有开山辟地才能挖出铁矿石。这样的采矿方式对山林植被的破坏可想而知。

佛泉寺村民说,山上的树木大多是天然林,其中栎树占80%。这种树生长缓慢,二三十年才能长到碗口粗。

我们站在矿区已被填平的一块空地上,举目四望,只见一片片山地被挖得坑坑洼洼,远的地方看上去像“癞痢头”,近的地方由于山体已被深挖数十米,山头、山坡早被推掉了,所以不见一棵树木的踪影。我们身后不远处是丽达厂建的碎石处理区。从我们所站的平地垂直往下十多米处,有一片新挖出来的矿石区。一辆碎石机正在将大块的矿石打成一块块小矿石,其发出的“哒哒哒”的声音,在山中格外刺耳。

距离碎石机作业区正上方几十米高的山尖上,一辆钩机正在挖土、推土。吴先生说,必须将几十米深的山体修整成一定的坡度,否则容易造成山体滑坡。还有几辆卡车在装运土石。

丽达厂的尾矿库距离佛泉寺村非常近,征用了该村寺沟组的部分耕地和林地。尾矿库坝建于山脚下的山沟里,这条山沟从村中穿过。尾矿库高高悬在村子的正上方。吴先生说,尾矿库和库坝是永久存在的。他们的采矿期是8年,8年后,尾矿库就会被封上,库面铺上80公分厚的土层,种上植物。那么,他们走了后,“永久存在”的尾矿库坝谁来管护?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