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普定县新任命的1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集体站在布依铜鼓十二调前“金盆洗手”,敲响铜鼓,齐念新编的《布衣铜鼓勤廉十二调》。据悉,这是普定县组织部和纪委对新上任的干部进行的一次创新的廉政警示教育。(8月9日 《贵州都市报》)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可以随意、随时表达自己对某个事件、某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然而,有一种趋势却令人担忧,那就是人们似乎缺少理性、客观、全面地分析,陷于一种冲动之中,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对于各地的新举措都是一味指责,更有甚者则是肆意谩骂、无端攻击。普定县的“金盆洗手”也没能躲过这一“命运”。
在网络中、媒体上,说“糊弄人”、“走形式”的有之,指责“不懂历史”、“毫无学识”的有之,骂“锼主意”、“臭点子”的有之,总之是只见批评不闻叫好。当然,谁也不能反过来用责骂应责骂、用批评对批评而“以牙还牙“,更不能对公众的意见表达而怒颜相对,这同样是非理性、不客观地。在此,笔者只想说,“金盆洗手”旧词新用,“手净心清”有何不妥?
的确,“金盆洗手”一词原意指的是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而对于普定县的“金盆洗手”,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客观分析、看待此举:经过“金盆洗手”之后,从这一刻起,这些走上领导岗位的人民公仆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手应该始终保持如刚洗过一般,干干净净,不让它沾一点“泥”、不使它染一丝“污”;要时刻不忘,自己的心应该始终如同这盆清水一般,清净透澈,不让它有一点“浑浊”、不使它有一丝“混乱”。同时,还要时刻不忘,铜鼓已经“十二敲”,让它不断敲打自己,如警钟般长鸣、始终响彻在耳畔。如此,旧词新用不也是一种创新吗?这样的举措不正是全国人民之所愿,这样的干部不正是广大群众之所盼吗?
“金盆洗手”,说到底就是普定县对新任领导干部加强任前廉政警示教育而开展的一项活动,这是各级党委、领导的应负之责、应尽之职,其殷殷期盼之情、谆谆告诫之意跃然而出,对于将廉政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创新之举,我们又何必吝惜一点掌声呢?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春华说得好: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对此,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更该当叫一声好、喝一声彩。当然,要做到胡部长所说,还需每个干部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善始善终,还需各级领导和党委严格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让所有的干部都能做一个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好公仆、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