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确看待经济走势
而且这样一个快速的投资带来的结果是什么?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国际能源组织有一个数据,单位GDP能源消耗,中国是全世界的2.7倍,是日本的8倍,是美国的4.26倍。当你体量还小的时候,人家还不在意,当你的量已经这么大了,再这么消耗能源,人家是不答应的。现在来说,经济增长速度不是特别重要了,需要提高增长质量了。
从经济结构看,消费不足是关键问题。现在投资增长要下来,也不得不下来,消费又上不去,现在政府消费又限制,暂时又加剧了消费不足的现象,那么我们就需要突破,突破的关键是什么?提振消费,只有两招:一是提高居民收入,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因为消费从经济学来讲,它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增长,消费就能增长,这是第一。第二,消费同样取决于消费倾向。所谓消费倾向,就是你收入增长了,拿多少钱来消费,消费倾向取决于你的社会保障完善不完善。为什么有钱了,人们也不敢消费?因为子女上学、看病、养老、买房子,都需要存钱。如果社会保障完善了,让大家都踏实了,他才敢消费,这才是刺激消费的正招。改革和转型乍看起来似乎不是急事,但只有抓紧做好看起来不“急”的事,才能使将来的“急”事大大减少。所以,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样的事儿,一定要抓紧实施。
当然消费还是有空间的。我们说产能过剩抑制了消费,也是因为消费在产品领域比较饱和带来的结果。彩电、冰箱大家都有了,你要消费它只是更新的问题,未来消费的增长空间主要在服务性消费方面。所以,你看消费者打算消费的主要地方在旅游、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很明显,这个空间是巨大的。大家都有体会,一到节假日,出去旅游太费劲了,到哪儿看,哪儿都是人。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需求的强劲,反映了供给的不足。所以,怎样引导好服务性消费是非常重要的。

湖北省宣恩县万寨中心福利院供养着91位农村老人,被老人们誉为“幸福之家”。图为7月7日,老人们在进行早间锻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经济增长需要多高?我们就这个问题对部分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绝大多数人认为,今后几年只要有7%的增长就能实现,有的甚至认为6%多就行了。经济增长低到什么时候需要政府加大刺激力度?绝大多数人认为,只要不低于7%就不需要着急,我非常赞同。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后,有些人尤其是投资界的一些人认为,这次会议放出了一个信号,中国又要加大刺激力度了。我说,你把会议精神理解错了,正好相反,这次的会议精神表明我们新的决策层更为清楚了,中国现在更需要的是质量和效益,而不是速度。因为提出了两个新的观点,叫“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这是对稳中求进的最好的解释。这个地方的“进”不是速度,而是质量和效益,求“好”、求“优”才算求“进”。像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必须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了。
我们不要因为对短期问题的过度关注,影响对长期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什么是短期问题?什么是长期问题?经济增长的波动、出口的波动、物价的上涨,这些都是短期问题。创新的问题、资源环境的问题、国民素质的问题,这些都是长期的问题。解决长期的问题,改革极其重要。所以,李克强总理多次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我们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影响对长期问题的解决。
除了上述长期问题很重要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的心态问题,国民的心态问题。现在好像大家都很着急,都很焦虑,都不太开心。典型的就像春运一样,春运期间大家都很挤,每个人都愁眉苦脸。中国就如同一列快速奔跑的高铁,跑得很快,但是坐在里面的人似乎不是很开心。我希望有一天看到另外一个画面:一辆列车,速度比我们现在的高铁列车慢多了,但每个乘客都面带微笑,从容悠然。我想,中国这趟经济列车,速度真的可以适当地再慢一点,重要的是让坐在车里的人更开心一点。
(2013年08期 )
(《时事报告》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