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时事报告》

正确看待经济走势

2013年08月09日09: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正确看待经济走势

长期来看,我们需要的是质量和效益更高的增长,而不是简单地要速度

通常,经济在一年之内变动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短期形势。一年以上到五年之间,叫做中期形势。五年以上,甚至十年、二十年的叫做长期形势。下面我讲一讲中国的长期经济形势,这是我特别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也是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思考的。

经济增长总是不上不下,大家觉得不是滋味儿,为什么?因为我们习惯了高增长。看看全世界这么多国家,美国第一季度GDP仅增长1.8%,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长率也很低,甚至原来经济增长比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往下掉。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俄罗斯为1.6%,南非、巴西为1.9%。截至今年3月,印度2012—2013财年经济增速仅为5%,创下十年来新低。在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之外,最好的也就5%左右,凭什么中国一定要8%?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今天7%以上的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需要有国际视野来看我们的经济增长。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历史的视野。回顾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我们发现现在不是历史最低的增速,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还高,那时6.6%,比亚洲金融危机最低的时候还高,当时只有7.2%。当时提出要保障经济增长不低于8%,这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在那个情况下,如果不保八,就业就会有问题,社会就会出现动荡。但今天已经不是几年前那样了,根本不需要保八了,道理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太多地去关注经济增长率了,增长率是一个相对数,增长率是有分子、分母的,就是比上一年增长的速度。十五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的人均GDP不到800美元,2012年已经超过6000美元,今年应该能达到6500美元。现在我们两年新增的人均GDP就能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年的人均GDP,两年新增加的量和当时一年的量,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怎么能指望这样一种快速的增长长期持续呢?如果对这个感觉不明显的话,我们再来看每年的GDP绝对量,2011年比2010年新增加的GDP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一年的GDP,你怎么能指望这样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长期持续下去呢?如果对这个感觉还不明显,我再举个例子,十年时间中国的钢铁产量从1.29亿吨增长到6.37亿吨,再过十年难道中国的钢铁产量要达到30亿吨吗?可能吗?我们再看汽车,2000年汽车产销量是200万辆,2010年达1800万辆,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再过十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达1.5亿辆,有这种可能吗?为什么我们总是抱着8%不放呢?抱着8%不放就跟抱着汽车再过十年能达1.5亿辆是一个意思,是不可能的。

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必须回归它本来应该有的速度,而且过去那段时间特别是2003年到2007年的快速增长是有特殊原因的。一是加入WTO,我国制造业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机会迅速发展,中国产品像潮水一样涌向了世界各地。那些年出口每年30%40%地增长,但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二是住房制度改革,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巨大投资和消费,但将来也不可能出现那么高的增长了。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从2012年开始,我们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2012年,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会带来很多影响,其中两点非常明显。一是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大家很清楚,增长是靠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力推动的,劳动人口减少会直接拉低经济增长率。二是劳动人口减少反过来也意味着,你要保证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增长率不必那么高了。

增长下滑大家为什么不开心呢?我们要分析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所以我们专门作了调查,了解企业的困难是什么。发现排在前面的,连续几个季度都是用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企业利润率太低。相反,他们认为需求不足,包括出口需求不足的并不多。这引发我的思考,为什么成本是企业最主要的困难?如果企业的产品价格能随着成本上升而上升的话,其实成本不应该是企业的困难。为什么价格上不去呢?因为同样的产品生产得太多了,竞争太激烈了。为什么生产的产品太多,竞争太激烈呢?因为产能过剩。为什么产能过剩?因为制造业的投资增长太快。一推导,我们就清楚了。过去一段时间投资增长过快是带来今天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有些人说,企业现在困难了,我们最好再来一个4万亿。再来一个4万亿,没错,很快企业日子好过了,可是两年之后怎么办?那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在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追求一时的增长,只能走过去的老路。我们真的需要认清当前的形势。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