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民主党派调研行:老年护理,路该咋走

——农工党中央赴上海调研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纪实

人民网记者  江 山

2013年08月07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老年人无法在社会得到应有的护理服务时,往往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反复占用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床位,既影响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增加患者的就医负担和就医难度;二是多数家庭选择居家护理,这部分老年人往往得不到恰当的护理服务,生活质量低,家庭负担重。

如何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带领的 “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组,深入上海实地调研考察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自收自支成为老年护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沿高架桥奔向浦东新区,经高速公路驱车近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东海之滨一个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美丽别墅楼群。这里绿树婆娑,一幢幢西班牙风格的别墅楼群,错落有致。如果没有人说这是一家老年护理医院,记者还真以为到了疗养胜地。

这所由光明食品集团投资创建,集“老年医疗、老年护理、老年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护理医院,经过10年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上海市起步较早、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老年护理医院。

“医院的建设发展,顺应了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缓解了老年人养老治病需求,这其中政府倾注了很多心血。”东海老人护理院院长李德夫在谈到医院发展的同时,也对遇到的问题毫不回避,“老年护理医院承接大量三级医院出院病人,进行急性期过后的必要的医疗护理康复,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医护力量,而且病人往往住院期较长,相应的收入十分有限,做到收支平衡已属不易。” 李德夫说,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在初期投入后不断追加后续资金,另一方面,同行业收入差距明显也形成医护人员的不稳定。

企业办的老年护理医院不像三级医院那样拥有众多的先进设施与高端的医疗力量,可以获取相应的收入,也不像社区服务中心那样得到政府包揽和经费支持。自收自支,已经成为老年护理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上海1979年已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从2009年开始,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发改委、人口计生委、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的综合课题研究。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副巡视员郑树忠说,研究建立老年护理保障体系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政府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建立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养老保障如果依靠家庭自身,负担太重了。”

“国家在财政上和政策上都应该给予支持。完全依赖政府实现养老,以适应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太现实的。首先要解决的是老年医院和护理院,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应得到支持。”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余功斌说。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远远超出简单社会服务业的概念。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更需要支持的事业,却缺乏一个牵头的部门,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有个顶层设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说。

下一页
(责编:吴思瑶、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