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1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过去的15年,非洲的宏观经济管理已经卓有成效。通货膨胀、货币的大幅贬值以及不可持续的贷款增长都得到很好的管理与控制。现在的新挑战在于如何应对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且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过去几年,所有从出口中受益的国家都必须建立起强大的财政政策体系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
首先,促进私人部门发展。国内的重重管制,使得非洲企业很少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充足的竞争力。管制的解除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与退出的门槛限制,有利于促使资源从效率低下的企业逐渐转到高效率的企业中。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非洲的交通运输成本非常高,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管理水平也有待提升。尽管非洲有3个国家的物流效率挤进了全球前50(南非、突尼斯、摩洛哥),但却有27个国家排在了全世界的倒数50位之中。缺电是非洲大小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除了北非地区,很少有国家能自由地获得电力;除了能源生产,输电方面也需要有进一步的投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来建设地区间的能源传输网络并推动水电发展,这样参与的国家都可以只投入有限的资金,现实可行。
再次,重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农业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些国家还靠农产品出口赚取外汇,不少农民也从农业中取得他们的主要收入。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地问题,出路在于明确土地使用权、确定土地所有权以及创造土地市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合作管理好流经不同国家的几条主要河流的问题,涉及灌溉和水电发展两个方面;二是如何通过更好的竞争方式而降低灌溉费用的问题。此外,如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如何从转基因生物中获益等问题,也是非洲农业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最后,提升矿产资源的价值。非洲有充足的碳氢化合物和煤炭资源,但目前并没有对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提炼,而是直接用于了工业生产。非洲应从自然资源使用中获取更多利益。如果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提炼的话,就可以取得一部分额外的租金,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资源租,并可以将它们转化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财富。
(作者为新兴市场论坛高级顾问,袁铮翻译)
提升竞争力是关键
阿尼尔·苏德
除了极少数国家,非洲国家全球竞争力普遍很低。以“全球竞争力指数”为标准, 在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市场规模等12个竞争力支柱项目中,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的排名在世界前50位,除了南非(52)、毛里求斯(54)、卢旺达(63)和摩洛哥(70)外, 其他非洲国家基本上都排在最后。非洲的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基本集中于石油、矿产和农产品上。
非洲要成功实现其宏伟愿景,最重要的还是要将经济发展摆在最优先的位置。非洲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升经济竞争力。
首先,通过促进竞争而提升竞争力。政府需要推行鼓励竞争的政策,同时也需要抑制反对竞争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企业准入及退出的规制,使得资源能够从低生产率企业向高生产率企业自由流动。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非正式公司、农户等更加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与公共服务,政府应该帮助他们争取机会进入像金融服务这样的领域。政府应通过进一步改革而减少繁杂的审批程序,降低交易成本,以使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变得更加富有竞争力。政府还要创造条件加强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之间、大小公司之间、农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供需联系,从而促成它们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通过整合而扩大市场,促进贸易发展。非洲的单一市场都很小,需要通过整合的方式来逐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非洲市场,包括商品、服务与人员流动等方面。开放市场、消除壁垒、统一贸易与投资制度,促进非洲内部跨境贸易与投资发展。此外,非洲的企业还需要将视野从本国市场拓展到更大的区域乃至全球市场,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非洲劳动力在未来将有一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加上城市化的推进,非洲的企业必须向国际市场开拓业务,否则无法安置如此众多的劳动力。与此同时,非洲的出口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出口市场可以拓展到更多的新兴市场,更重要的是,非洲经济可以因此融入全球供应链。
再次,通过创新和创业促进技术开发。这些年来,非洲国家通过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侨民与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所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建立起一个扩散与鼓励使用新技术的机制。为此,需要大幅提高其公民的教育水平,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增大投资,尤其是早期的技术发展与基层创新。对于那些基础设施(包括商业环境、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制度等)良好的国家,如南非、毛里求斯、博茨瓦纳等,则可以考虑通过企业家的创新而带动技术开发。目前,非洲国家的研发占GDP比重只有0.4%,需要逐步提高到2%—3%的水平。
最后,通过改善商业环境,促进私人部门加速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一种环境,使企业获得持久发展。政府需要制定完备而简洁的法规;采取有力措施来消除自由裁量权、问责制的缺乏与垄断的盛行,深化金融中介水平并最终发展出一个动态的国内资本市场,形成一个先进高效的金融系统。
(作者为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范莎翻译)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