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舒然
2013年08月01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保护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而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可以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然而,土地整治之后,如何提高产出?农民集中住社区,公共服务怎么提供?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浙江省海宁市在探索,记者走进华丰村展开调研。
集约用地怎样以人为本
“土地整治必须自愿”
走进华丰村,联排别墅连甍接栋,街角公园绿树成荫。电力、电信、自来水、管道天然气,各类管线地埋到户,雨污分流集中并网。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棋牌室、乒乓球室一应俱全……
为这一切打下良好基础的,是土地整治与村庄集聚。
华丰村是个有着1033户、4000多人的大村。原有28个村民自然点,居民点建设布局“散、乱、空”,每家每户承包田独立分散,大型农用机械用不上,土地抛荒较多。
2008年,利用整个嘉兴市新农村建设被纳入“两新”(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体系的契机,村党委书记朱张金带领村班子制定出台了拆迁安置、村庄集聚与土地复垦的工作方案和详细规划,走访和听取村民意见,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配合。“在农村搞土地整治,必须自愿。”朱张金说,“我们不搞100%,1000多户人家,还有几户想不通,不愿搬,没关系,绝不强迫。我们不追求表面的好看。”
目前全村完成房屋搬迁签协的家庭占全村总户数95.3%,其中952户正式进入新村点,人均住房面积达130平方米,联排房和公寓房达85.8%。
朱张金介绍说,在当地很难找到一块完整面积在50亩以上的土地,通过土地整治则形成了连片土地。记者看到,在复耕的土地上种植了苗木等经济作物。租给专业的苗木公司,租金返还给农户。华丰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浙江省第一批示范项目,复耕土地近500亩。
华丰村尝试以项目带动土地流转的模式也受到村民欢迎,已有680多农户参加土地流转,流转面积1800多亩。其中1300亩与专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用于农业生态绿色庄园项目。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研究员认为,在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华丰村的土地整理可达到资源最优化利用,为集中提供公共产品创造条件;对村民来说,将土地流转给大户经营或者由专业公司承包,在享受到地租的同时,可腾出劳动力异地就业,扩宽收入来源。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