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强干部培训,增强工作本领
扎实推进一流培训学府建设
三、扎实推进培训学府建设,不断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余欣荣校长在部党校第3次校委会上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校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服务科学决策的思想库作用、强化实践锻炼的大课堂作用,努力建成干部人才的培训基地、“三农”问题的研究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基地。根据要求,我们制定了教育培训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一流培训学府的目标,实行高标准办学,坚持高质量立校,积极推进培训学府的各项建设。
一是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是培训内容的综合体现,课程开发也是展示培训能力的窗口。要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培训对象需要,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相配套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选配菜单化,推进课程资源共享。开发多媒体课程,丰富网上课堂内容,为学员在校自主选学和结业后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教材是培训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要围绕党的“三农”理论和方针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知识、农业农村发展实践、农业行业管理等主题,开发特色教材。围绕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轮训等重点培训项目,编写专用教材。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技能性,重点编写案例式、问答式教材,提高针对性、实用性。
二是推进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师资是干部培训的基础,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主体。要完善师资库建设和管理,加强教学工作的评估和交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客座教授队伍,推动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实施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优化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培养专业培训师。加大高校优秀毕业生招录力度,引进科研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健全完善有利于教师成长进步、发挥作用的机制。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职务聘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推进专业技术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与人才使用、薪酬待遇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调动教学科研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是干部培训的重要环节,现场教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要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统筹考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示范区特色、红色教育资源、所在地培训机构的能力和条件、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遴选、建设一批实践性教学研究基地。争取建设一个能够融合培训、研究和实习三位一体的新的教学基地。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科技示范园区、新农村建设典型等为重点,遴选、设立一批京郊教学实践点。争取投入支持,加强管理利用,把教研基地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基地、现代农业建设的研究基地、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基地、基层农业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基地。
四是推进培训体系建设。构建一个专业齐全、学制多样、覆盖面广,学院及教学实践基地、各地分院、地方农业系统培训机构相结合的全国农业干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是落实大规模培训农业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组织保障。要积极发展行业分院,将省部共建农业高校纳入培训体系。发挥学院干部培训龙头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协作机制,加强对分院的业务指导交流,统一组织开展重大培训项目。优化分院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服务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组织各类培训项目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培训,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加强与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及有关培训机构协作,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五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足量、优质、安全、先进适用的基础设施是做好培训教学工作的条件保障。要适应一流培训学府发展需要,建设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美丽的“智慧”校园。编制校园建设规划,明确建筑规模,优化功能布局。加速老旧建筑改造,提高房屋建筑、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推进综合楼建设,逐步完善教学研讨、餐饮住宿、卫生保健等配套功能。完善市政设施,建立实用、高效、安全、便捷的水电暖气供应和道路交通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控制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教学现代化,开发基层农业干部远程学习系统,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和 “一卡通”系统。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主题广场和中心绿地,打造园林式、生态化校园。各分院也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场地和设施建设,提高办学能力,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人才的需要。
六是推进教学研究建设。培训行业是一项智力投入密集型的行业,有其自身规律。要坚持科研为“三农”决策咨询服务、为提高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水平服务的理念,加强培训教学研究。以“三农”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为重点,把学员带来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开展集体学习研究,实现“培训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深入研究项目策划、班次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等问题,把握运用组织岗位个人需求相结合、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体现行业特色的干部培训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院内外、部内外专家的科研协作,推动建立现代农业研究院和专业研究室建设,推进科研成果向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培训教材的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