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国土资源部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   尹金龙
2013年07月29日16: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既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历史契机。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现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土资源工作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充分认识、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以有限的资源,满足13亿人口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需求。特别是土地资源,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但人均土地面积却不足1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特别是耕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而且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均土地越来越少,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

与此同时,土地资源领域保护与保障的“两难”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呈急剧上升态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占用、退耕还林以及灾毁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由19.51亿亩减至18.37亿亩,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国家实行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自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非农建设占用所造成的耕地压力。但由于我国是农耕社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大量自然条件好的土地几乎都被开垦成了耕地。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13来,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不仅补充耕地的质量开始下降,位置也越来越远离农村居民点,有的开始挤占林果业用地,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开源”模式已难以为继。面对特殊的土地资源国情,要破解土地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守住18亿亩耕地这个“保命田”,就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而且,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提高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这是战略重点。土地作为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把握好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布局、时序等,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土地供给刚性约束,有效抑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近年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也做了大量工作。部党组把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定位了节约集约用地对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并在转变发展观念中持续强化节约集约的责任意识;始终注重节约集约理论和政策创新,不断完善节约集约指标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体系,坚决遏制闲置、浪费、破坏资源的各种行为。特别是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为平台,在全社会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凝聚节约集约的社会合力。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