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初步体会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不断加强国土资源市场建设、依法行政、文化培育、社会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了国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维护了国土资源市场秩序和民生权益,增强了国土资源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审视资源国情、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国土资源工作也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和困难: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税费制度不够合理,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违法违规行为易发多发,特别是政府主导、重点工程违法违规问题比较突出;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政府责任意识、部门服务意识和民众节约观念都有待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诉求趋于增多,一些地方征地纠纷严重,一些地方矿群关系紧张,威胁到社会和谐稳定;资源利用总体粗放,城镇规模扩张过快过大,空心村现象严重,工业用地宽打宽用比较普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土地问题突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等等。这些问题成因极其复杂,既与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完善有关,也与管理理念职能方式转变不到位相连。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持续推进国土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
第一,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主要通过内涵挖潜、循环利用、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等途径和手段,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探索创新存量用地与增量用地、使用耕地与使用荒废地的差别化管理制度和财税措施,促进低效用地、废弃地复垦再开发,促进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在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同时,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和内需扩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实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关键地质问题研究,深部矿产、重点矿种、新能源勘查开发关键技术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综合监测、综合利用、土地整治修复和建设用地再开发技术攻关与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建设。在国土资源立法执法司法各方面、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全面贯彻法治精神、维护法制统一、保证法制权威,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统筹推进配套法规政策研究制定;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构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和实时清理、自动更新机制;要推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强化国家土地督察,严格国土资源行政问责。
第三,推进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培育国土资源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中的引领、教育、服务、推动作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深化国土资源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中着力增强法治、责任、服务、敬业观念,在广大群众中着力倡导生态、节约、和谐、守法观念;要加强资源国情国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人地和谐和资源节约理念,形成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社会风尚。
第四,推进和谐国土建设。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着力打造国土资源社会管理平台,促资源收益全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在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矿群利益共享机制,切实维护群众资源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实做好民生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做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稳定农村建设用地供应,优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地;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强矿区土地复垦和“矿山复绿”;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抓好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和临灾避险,努力减少民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第五,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市场化配置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强化规划管控、准入管理、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各项措施,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加快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完善土地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配置方式,加大以竞争方式有偿出让的比重,调整完善土地税收和收益分配;要健全矿产资源价格、收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加强矿业权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矿业权市场健康稳定运行;要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部署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四大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推进国土资源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殚精竭虑、恪尽职守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来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独立成篇集中论述,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土地、矿产和海洋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主体。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好基础和先导作用,特别是要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发挥好统筹和管控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也发生了许多不利变化。历史上形成的人口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的整体格局没有改变,瑷珲?腾冲一线以东地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40%,至今仍然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但区域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1978~2010年,东、中、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例由52:31:17变为59:27:14。贫困地区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城镇化加速发展,但占地过多,发展质量和以城带乡能力有待提高。2000~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61.6%,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78.5%,远高于城镇人口46.6%的增长水平。1978~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57:1上升至3.23:1。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滞后和过度超前等现象并存。一些地区盲目设立产业园区,地区间产业结构雷同、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突出,服务业发展不足,制造业依靠资源能源要素驱动,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经济建设空间与优质农用地资源高度重叠,降低了区域承载能力。一些地区过度开发,导致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问题突出,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总体质量下降。海岸带和近岸海域过度开发问题显现,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极其重要、极端必要、极为紧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