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国际数字鸿沟拉大贫富差距

杨  剑

2013年07月24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权力和财富的差距是造成鸿沟的主因

追溯数字鸿沟的起因,可以发现,网络社会在其设计和建造之时就将贫困国家排斥在外。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着网络空间的功能和范围。在全球信息技术贸易中,贫穷国家被定义为无足轻重的市场。被逐利精神浸透的全球网络需要的是资源、资本、智力和市场,并无意愿通过信息技术去满足穷国所需。

数字鸿沟并非孤立现象,它是国际社会多重鸿沟叠加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体现。建立信息社会是一个需要社会财富来铺路的社会工程,国际权力和财富的差距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因。

另外,西方及其企业推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加深了现存的数字鸿沟。知识产权的限制,体现着发达国家企业利益,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学习技术的机会,让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失去竞争力。

获得技术的均等机会是信息化时代地球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种机会的均等,也是衡量国际社会公正程度的重要方面。技术不应只是聚集财富的工具,也应成为人类社会追求公平公正的手段,为消除贫困服务。从理论上讲,信息技术对地理资源依赖较少,人人都可利用,大可帮助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相互依赖的世界里,消除数字鸿沟对未来十分重要

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国际社会通过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条件,帮助受援国人民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进而实现脱离贫困、融入现代社会的目的。

国际社会还应当帮助当地政府改善治理能力,创造有利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教育和培养人才,并鼓励当地企业和民众应用信息技术。

要消除数字鸿沟,首先要消除国际社会在权力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公平,促进国际体系向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要认识到,在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消除数字鸿沟对未来世界经济的繁荣十分重要。

西方发达国家及其企业要主动改变援助方式,在降低知识产权壁垒方面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应当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设计出一些适应它们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的产权制度。同时向欠发达地区提供低端设备和基本服务,大幅度提高民众的参与度,让信息技术变成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工具。

中国等新兴大国在消弭数字鸿沟问题上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策、经验和技术产品,以及较强的整体实力,能够帮助技术后进国家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发言权。此外,新兴大国处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国际分工的底端,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能开发和大规模生产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低端信息技术产品。中国与非洲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即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应当提供更多的平台传递欠发达国家的呼声,提出解决全球数字鸿沟的日程表和任务单,形成一个由国际组织、发达国家、新兴大国、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组成的国际援助队伍。发挥国际组织的智力和能力建设的优势,帮助欠发达国家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提升他们信息技术方面的自主发展能力,真正实现技术为人类幸福而服务。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24日 23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