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广州市公布50条河涌水质情况,有39条河涌水质仅为劣Ⅴ类

热点解读·调查:整治黑河涌,砸了钱为何难见效

记者  李  刚

2013年07月22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投入巨资治污,却换来劣Ⅴ类水质——广州市环保局公布50条河涌水质情况,有39条河涌水质未能达到我国地表水的最低标准。而2010年举办亚运会之前,广州曾投入380亿元治理城市河涌。如今,这些巨额投入并没有换来期待的效果。河涌治理到底难在哪里?先污染,后治理,要付出多大代价?带着公众的疑问,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东濠涌是广州仅存的旧城护城河,一直被认为是广州河涌治理的标杆。而根据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检测结果,东濠涌的水质仅为劣Ⅴ类。“标杆”都没有达到及格线,其它河涌状况也不乐观。

部分已治理河涌反弹严重,水质不稳定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城区东濠涌的亲水平台,河里的水花还算清澈,与过去乌黑发臭的情形相比,河水已经有所改善,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咸腥味。

东濠涌从广州北部麓湖发源,穿过老城区注入珠江,整治前这里几乎就成了老百姓的排污沟。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市投入10.38亿元对该河涌中下游进行整治。

作为“治污标杆”的东濠涌为何在此次检测中水质仅为劣Ⅴ类?广州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谢明说,主要是因为氨氮指标为2.16毫克/升,超出Ⅴ类水标准2.0毫克/升0.08倍,其余8个监测项目全部符合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地表水Ⅴ类标准)要求。

广州市水务局内部人士表示,广州河涌水质总体趋向好转。广州亚运会前治理完的河涌达到81条,当时的标准是不黑不臭,水质透明。他也承认,最近两三年,河涌水质并不稳定,丰水期好、枯水期差,晴天时不错,下雨天又黑又臭,有些河涌的确反弹严重。

在水网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如果把珠江看作是主动脉,那么广州的231条河涌及其连带的支涌就是血管及毛细血管。由于河涌治理难度大,一度有人提出,干脆把河涌加盖变成暗涌,不但省钱省事,还可在河涌上修建停车场。但因为这个方案可能对整个珠江水系造成毁灭性破坏,遭到了人们的强烈反对。不过,想要把河涌彻底治理好,难度确实很大。

分段截污整治效果打折;“治理一条河涌要拆一个村”

380亿元的投入为何仅让河涌从以前的黑水臭水“提升”到劣Ⅴ类水?

面对公众质疑,参加东濠涌整治的工程设计人员回应说,河涌上游已被覆盖成为暗渠,所以整治方案是将上游来水整体截污。下游河道整治后,来水靠水泵从珠江里抽水上来并经净化处理后形成循环,仅此一项每年电费就花费五六百万元。晴天时东濠涌的水质优于珠江水,雨天时则会受到雨水和溢流污染。而东濠涌的彻底改善,还有待于上游整治。

记者翻阅广州河涌治理资料发现,广州中心城区的231条河涌有198条需要截污和治理,其中143条已开始治理,而绝大多数都是下游截污、上游没截,主涌截了、支涌没截。而且,没截污的都是房屋密集区,改造与拆迁难度巨大。

据了解,亚运会之前,广州市计划投入145亿元建设污水管网治理河涌,实现“雨污分流”,但老城区和城中村根本没有污水管网铺设的地方,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又是难上加难,最后只完成40亿元工程量。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亚运会之前,“能够做的都做了,做不了的都是硬骨头”。按照方案,“治理一条河涌要拆一个城中村”,整治水污染就要将广州老城新城翻个遍。大拆大迁地治理河涌,一方面政府财力不允许,另一方面征地拆迁也不是想拆到哪就能拆到哪的。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