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喻思娈
2013年07月1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端成各类应用增长热点,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近4亿人
互联网应用方面,即时通信仍是第一大上网应用,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而电子邮件、论坛/BBS等传统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则继续走低。
报告显示,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其中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应用发展方面,手机应用成为亮点。刘冰说,特别是电子商务类应用,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涨幅最大。
报告显示,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较2012年增长了43.0%。刘冰分析,这首先得益于二维码、比价搜索等移动APP的发展和手机支付的完善,大大缩短了移动购物的时间和进程;另外,手机购物使得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能够随时随地的发生,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
网络娱乐类应用方面,在整体行业发展放缓形势下,手机也成为各类应用规模增长的重要突破点。报告显示,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
刘冰说,手机上网和应用的发展,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不过,真正有价值的还将是基于用户位置等数据信息,与用户实际的消费行为关联起来的应用服务,这将是手机互联网重要的探索方向。
农村网民达1.65亿,手机上网加速农村互联网普及
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相比2012年略有提升,增加约908万人。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5.8%,略高于城镇。
刘冰说,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比例不断减少,但中国网民中的农村人口比例却略有增加,说明中国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
报告显示,在2013年上半年新增的2656万网民中,农村网民达1445万人,占到54.4%,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
陈建功表示,手机上网的普及是农村网民增长的主要原因,其可移动、便捷等特征,为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
据了解,4月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提出2013年的目标是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8万个,实现5000所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宽带接入或改造提速。陈建功表示,由此可见,下一阶段互联网普及工作将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推进,未来农村人群使用互联网的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手机上网在农村的普及,也有望推动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8日 09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