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斯诺登事件只不过暴露了欧美矛盾的冰山之一角,美欧最大的裂痕来自于文明
赵可金:美欧关系出现龃龉并不新鲜。早在冷战期间,欧洲的独立化倾向就十分明显,跨大西洋关系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摩擦甚至危机。
作为冷战遗产的一部分,与美国结盟是欧洲不得已的选择。二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欧洲地图,要想获得喘息之机,欧洲必须与美国结盟。然而,与美国结盟是一杯苦酒,美国既送来“马歇尔计划”,也送来咄咄逼人的政治价值观,以及态度蛮横的外交政策。对于心比天高的欧罗巴人来说,美国犹如一朝暴富的暴发户,虽然缺乏文明底蕴,却有着难以否认的国家实力。以法国人为代表,欧洲人对美国的文明抵制和文化批评从来没有停息过。
斯诺登事件只不过暴露了欧美矛盾的冰山一角,美欧最大的裂痕来自于文明。欧洲文明是一种强调理念和规范的文明,欧洲人的外交所追求的是“规范性权力”,而美国人崇尚的则是实力和战略。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根曾言,美国人来自象征战神的火星,而欧洲人来自象征爱神的金星。从伊拉克战争到气候变化争端,美欧的矛盾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值得关注的画面。
托马斯·斯内加霍夫:历史上,欧洲和美国有过几次大的摩擦。比如2003年,法国在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提议上行使了否决权。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由此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和德国称为“老欧洲”,讥讽两国墨守成规、不识时务。更早些的冷战时期,戴高乐也曾多次拒绝美国人对欧洲的监护,不过那时的欧洲非常需要美国的援助来重建自身,所以摩擦就不像现在这么明显。
辜学武:很难想见欧美之间的政治互信程度会恢复到“棱镜门”之前的时代。即使双方政治家会通过公布各种秘密情报合作项目来降低欧洲的愤怒与屈辱,但欧洲社会各阶层人士恐怕不会再回到对美国深度信任的时代了。
长远来看,无论美欧关系出现何种变化,美欧联手主导世界的战略企图都不会变
尤里·达杜什:我不认为“棱镜门”会真正损伤美欧关系。监听几乎是每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美国和欧洲国家事实上还在很多方面互相帮助,包括当可疑情况出现时,共享对方公民的信息。
托马斯·斯内加霍夫: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欧洲和美国总是以盟友的姿态出现。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欧洲一体化之初开始,对欧洲的策略就没有变化。一方面,美国希望欧洲能够团结一致,这样在诸如发动战争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欧洲可以成为美国的后盾,提供资金和武器;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希望欧洲过于团结,因为这样会对美国的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对欧盟机构的监听就反映出美国的此种担心,在极力避免欧洲内部过分一致。
从长期来看,“棱镜门”不会对欧美关系造成太严重的损害。首先,美国需要欧洲,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欧洲国家也需要美国的支持。例如,军事上,法国从萨科齐任总统时起全面回归北约,英法在利比亚需要美国的武器;经济上,欧洲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每年有1000亿美元,美国企业开在欧洲的分公司为这些国家创造大量就业。面对新兴市场国家在欧洲不断崛起、占领市场,欧洲国家更习惯于传统合作伙伴美国的投资。
冯仲平:窃听事件虽引发了欧洲精英和大众的同仇敌忾,其冲击力和长远影响似不可夸大。如果与伊拉克战争相比,窃听事件的影响要小得多。对于窃听本身而言,随着奥巴马一句“难道你们不监控我们吗”的反击,不论是欧洲精英还是公众估计都不会再对美不依不饶了。更不用说,法国媒体最新爆料法国政府也同样有与美、英相类似的监听行为。至于最刺伤欧洲精英们心理的所谓三六九等问题,作为一个事实最终也肯定会被接受。而法国等国竟因斯诺登可能藏匿在飞机上而拒绝玻利维亚总统专机通过其领空,更加说明不应把欧洲精英们对美国的愤怒表态看得太重。
赵可金:历史上,法国因不满美国的干涉,曾一度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如今,法国人已全面回归北约。同样,面对欧洲人设计的欧元,美国曾进行阻挠,欧洲人饱受美国干预之苦,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欧关系。
步入21世纪以来,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发誓推行所谓“中东民主路线图”。面对美国的“好战”,法德不惜联手反对伊战。然而,在利比亚危机时,美欧关系又联手扫荡了卡扎菲政权。
“棱镜门”对美欧关系的冲击不应被高估,它充其量仅仅是让欧洲人确信美国人对欧洲人充满猜忌。但是,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规范利益,欧洲人都需要和美国站在一个阵营,尤其是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时刻。欧洲人不会因为一个斯诺登而对美国真正翻脸。如果把国际社会看作是一场私人聚会,美欧裂痕只不过是在共进晚餐聊天时的争论,愤而离席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多少年来,美欧关系尽管分分合合,但并没有散伙。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彼此都明白,尽管关起门来可以吵架,但在面对世界其他更多地区时,美欧合作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长远来看,无论美欧关系出现何种变化,美欧联手主导世界的战略企图都不会变,所变化的只是形式和先后次序,只是谁在前台谁在后台的问题。美欧关系时好时坏,只不过是内部吵闹。应对诸多全球性问题,美欧的心理和心态是高度一致的。
马修·伯奈:欧美关系不会因为监听丑闻就裹足不前,仍将是未来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核心。虽然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对欧洲的安全环境有所“疏远”,双方政策彼此依存度降至历史低点,但欧美伙伴关系仍然是彼此外交的优先。
新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多极化趋势明显,欧美联盟关系应该把圈子扩大,将伙伴关系多元化,寻求更多与之有利益交汇点的盟友。欧美都应该与中国更多地接触,吸纳中国元素,推动中国参与讨论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建立一个欧盟—美国—中国的三边均势,有利于欧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记者孙天仁、管克江、李博雅、崔悦、王远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5日 23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