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四川省文联主席、前任副省长郭永祥;6月30日,内蒙古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7月6日,广西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近日,中纪委连续三周“一周一高官”的“打老虎”举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对于下一周是哪只“老虎”会被揪出来,网友纷纷表示拭目以待。(据《中国青年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治贪是为党政肌体“消病治患”,以确保其保持健康、充满活力。然而,事实上,对“小病”不以为然,或是因不忍对自己“动刀”而“讳疾忌医”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此一来,只会放任“疾病”恶化,以至于最终“移肝换肾”也无济于事。因此,对党政肌体进行“例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对党政干部进行“认真排查”及时揪出“巨贪之虎”、找出“噬权之蝇”,显得极为重要。
此次,肩负着“抓虎捉蝇”使命的中央巡视组,自离京之初,便备受社会关注。无论是组长打破终身制,一次一授权,还是巡视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领导干部贪腐违纪情况,巡视制度上的变化,都给人们释放了党中央在防腐治贪上“动真格”的积极信号。人们对中央巡视组“老虎”“苍蝇”应该怎么抓,又该怎么打的问题充满了各种好奇与疑问。一时间,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微博微信,“中央巡视组”都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成绩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就在人们对中央巡视组的“抓虎”行动满怀期待,甚至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巡视组迅速行动、接连发威,以平均“一周一虎”的揪腐“速度”,连揪“三虎”,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此的揪腐“速度”,着实是给了民众一个很好的交代,引得民众拍手叫好、大呼过瘾,也给了“贪腐之虎”一个很好的震慑,让问题干部人人自危、惶恐终日。中央巡视组用“速度”彰显了“抓虎”的“力度”,也再次彰显了中央下狠心、下重拳打击贪污腐败的决心与魄力。
“守疆之道,以防乱为上策。”事实上,每一件腐败案的背后,都有一段弄权谋私、腐化堕落的不堪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公权的蚕食,更是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侵蚀,修复破损远比惩治腐败困难。因此,对于反腐而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效避免腐败发生,远比惩治腐败后而获得短暂的“快感”更高明,也更有效。然而,在构筑“权力之笼”的过程中,我们也需保持理性,避免急功近利。因为我们相信,在中央巡视组既有“速度”又有“力度”的“抓虎”行动下,通过对“贪污之虎”的重重打击,定能有条不紊的推进“权力之笼”构筑,最终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确保政治环境的风清气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