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孩子坠楼后

2013年07月11日08:19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刚放暑假,就接二连三,孩子坠楼。

浦东一高楼,姐姐7岁,妹妹5岁,双双坠亡,警察竟然在现场找不到她们的监护人。父母在附近开小饭店,匆匆来迟,母亲哭倒在地。

第二天,宝山一名5岁男孩从4楼坠落,父母一早出门做生意,留孩子一人在家;所幸,男孩被路过男子飞身接住。

前几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到一名双腿骨折的12岁男孩,他去窗口看看是否下雨,就滑了下去;他的父母当时都在工作,还是接了邻居的电话,才赶往医院。同日,同一家医院里,一幼女因母亲疏忽,手掌被卷入榨汁机,正治疗,但手指不保。

新闻报道,只寥寥数语,便足够惊心。画面总是懊恼不已的父亲和瘫坐一旁的母亲。

孩子坠楼后,痛心深思。

给阳台装锁不是 “治本之策”,关键在,怎么做

全国各地,类似的悲剧总在重复,坠楼、溺亡、车祸……为此,不久前,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代表探访一些上海孩子的家庭,发现一户普通人家里,有10多处儿童安全隐患——比如阳台堆满花盆、打印机等杂物,容易攀爬;阳台门没有装锁,一推就开;卧室的飘窗没有安装护栏……

代表们建议父母改正。安全教育不可或缺。

但显然,给阳台装锁不是治本之策,孩子“出事”的主因,是“无人看护”和“疏忽”。

有人指责他们的父母:怎可留孩子一人在家?怎可放孩子出门瞎玩?

但责问像落入海绵,无奈且无力地反弹回来:早出晚归打工赚钱养活一家,不也是为了孩子?

关键应在于,怎么做。

暑期夏令营很多,但只管10多天,几十个孩子

有志愿者帮忙看孩子。

前几日,杭州格畈社区,徐文财像个大家长,带了50来个孩子。

这些孩子,都是住在附近的农民工子女,其中一些在当地上学,另一些一到放假,便被父母从老家接来,过一段“团圆”日子。

虽说是团圆,但白天孩子几乎都没人管。

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窝在父母租住的十几平方米房间里,看电视,玩电脑。稍大些的乖巧孩子,帮忙父母洗洗衣服、做些杂事。而几乎所有的工友,都早出晚归,附近多是服装厂,日日加班,一天工作12个小时,算是常事。

徐文财也曾是个服装工人,如今是“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社”的负责人,为打工者做了多年的志愿服务。他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为农民工子女组织夏令营,今年已是第5次。

如今,他的夏令营搞出了名堂,杭州几所高校的大学生,暑假都慕名来做志愿者,帮忙 “带孩子”:练习英语口语、辅导作业、陪聊陪玩……

无论如何,在这十多天里,他们能帮忙看护孩子,不至于在出租屋里无所事事,也避免孩子们去公路和河浜附近瞎玩。孩子们很开心,有小伙伴,有时还有金发碧眼的外教。在工厂连日加班的家长连声说“压力小了”。

实际上,类似的公益性的暑期儿童班或夏令营不少,不少社区和大企业,都做过尝试,但十多天,几个志愿者,能帮得上多大忙?

家住泉州的麦克是位吉他老师,因感慨于当地暑期频发的儿童溺水事故,前几天开始,为无人看护的农民工孩子开了个免费的乐器培训班。他们四处宣传报名电话,乐器班的事还上了报纸。

但目前,来乐器班上课的,只有20来个孩子,一天的上课时间,也只有数小时。同样,即便徐文财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尽心尽力,整天在活动室守着,他们最多也只能管这些孩子10多天。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