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湖镇从5月份开始,开设了一个“百姓讲堂”,每月请一位村民到镇政府上台来“骂”干部,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出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现在,这个讲堂已经开设两期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的新招。
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警示领导者要广开言路,从谏如流,方能做出英明决断,开创升平盛世,如今看来,这“兼听”的智慧对领导干部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能否兼听众音善听杂音,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心系百姓的试金石。
作为领导干部,在一片掌声中拍板,在一片附和中决策,不仅负不起第一责任,还容易在自娱自乐中走火入魔。因此,干部在面对杂音时要竖起耳朵,既听正面的褒扬又听得进客观的批评,乐见群众掌声也能欣然接受公众指责。
杂音是刺耳的,让人听之如芒在背、坐卧不宁,但这样的不安恰恰是领导干部所必须的,平日里的鲜花和掌声让一些干部头脑发热、盲目乐观,适时泼点冷水会使其清醒许多。回避杂音是自欺欺人,听不到不等于不存在,主动追寻杂音才会让其无处藏身,理性看待杂音才会让其销声匿迹。
要善识杂音,切忌将百姓杂音视为洪水猛兽,一听到逆耳之言就暴跳如雷,一听到揭短之词就恶语相向。百姓的杂音是苦口的良药,领导干部应秉承“论吾过者是吾师”的理念,主动追寻杂音,多方搜集杂音,在批评中检讨为政之漏,在指责中捕捉民生期许。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敢于让百姓揭短,善于让群众挑刺,以干部的辛苦指数,调低百姓的责备音量。
要善辨杂音,在批评与责备中,确有无事生非,确有以偏概全,有些指摘未必公正,有些苛责夹带情绪,要求领导干部拥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抱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正面回应百姓误解,主动化解群众怨气。要从杂乱无章的责备中,分清是非曲直、真假善恶,群众意见中肯要闻过则改,质疑批评不实也要推心置腹、坦诚沟通,让流言蜚语戛然而止。
要善理杂音,千方百计搜寻杂音,千头万绪理清杂音,还需千思万虑处理杂音。杂音听在耳里,却不见有所行动,便成了故作姿态,便成了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非但不能拉近群众距离,还会事倍功半、前功尽弃。闻听群众批评,果断反应迅速见诸行动,才能赢得百姓赞许,才能提升人格魅力,才能破除发展瓶颈。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确实如此,无视意见,甚至于将批评指责包装成真理公之于众,是工作和事业的大忌,也是党和人民的不幸,面对杂音领导干部唯有竖起耳朵,让其与赞音竞相迸发,才能奏出事业发展的动人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