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秋冬节时,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街上栽种的近千棵名贵香樟树,直到今年5月一棵芽也没发。而刚进7月,树就被全部拔走,而且被发现没树根。对此,当地居民表示,这些是镇政府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突击种下的树。(据7月6日中国广播网)
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了确保政绩形象,某些干部硬是让“无根”的香樟婷婷玉立,叫人不服不行。说起来,应付领导视察,预先对视察地点“周密部署”、“摆摊设点”,这般乱象早已司空见惯——
去年年初,陕西省山阳县一个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为应对上级检查,村干部竟然私下雇佣村民,在没经过翻耕和已翻耕的空地上覆上地膜却没有播种。
去年7月,重庆市渝北区横桷坪体育公园为了搞个预验收,竟在早已枯死的树干上打了孔后,插上“嫩绿”的树枝,借以烘托气氛。
还有“绿漆涂山”、“水泥地上种菜”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没有最假,只有更假。一道道“政绩回春”之术,尽显忽悠公众的官场“智慧”,官员们在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同时,却丢掉了最可宝贵的公信,伤了广大民众的心。
干部热衷“面子工程”,根本原因在于其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扭曲,没有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当下是一个追求效率与速度的年代,埋头苦干常常费力不讨好,乔装打扮却能卖乖又讨巧,助长了一些干部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的恶习。他们干工作不是着眼百姓的利益,而是考虑自己在上级机关的影响、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认同,就怕领导不看中”。境界如此,怎不把心思花在投机取巧上、把精力用在造势作秀上?
基层干部的作派,往往折射上级领导的作风。“面子工程”与“领导视察”,有时就好像“孪生兄弟”一样如影随形。换言之,某些干部之所以在“政绩表演”上乐此不疲,与上级领导喜欢“看戏”脱不了干系。有的领导考察工作习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满足于“围着路边转转,隔着车窗看看,端着酒杯谈谈”,工作不细致、不深入,有意无意给造假者敞开了方便之门。这样下去,难免“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笑话成真。
勿庸讳言,工作上弄虚作假屡禁不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造假常有而问责不常有。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决策失误、管理失职、处置失当、用人失察等七类问责情形作出了规定,却没有明确对工作失真甚至公然造假者问责的措施。一段时期以来,各地“面子工程”频频曝光,但是,或因为造假者“出发点”是好的,或出于造假事件“直接损失”无法核实,最终几乎没有人真正为此承担责任。有责而不究,无疑是对“做假”行为的放任和纵容。
践行群众路线,铲除“四风”之祸,反对形式主义首当其冲。干部的政绩,关乎百姓的福祉。如果为官者的政绩与人民大众的幸福无关,即便“回春”手段再高明,这样的政绩不要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