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璐:用社区针绣好百姓花
说起居委会,人们总会想起中老年妇女。七一前夕,在太原市老军营小区第二社区,记者结识了一位在此工作的“85后”党员——孙璐。“贝贝很踏实,工作很积极。”“一点不浮躁,各种报表做得特别认真。”……这些都是社区居委会其他工作人员对孙璐的评价,贝贝是大家对她的昵称。
一个“85后”女孩儿,为什么会选择到社区工作?“当时毕业了,知道太原市招录社工,我就报名考试,没想到考上了!”孙璐说,当初就是想找个工作,不能待在家里啃老吧。刚来上班,孙璐就遇上了一项艰巨任务——城镇居民医保登记。那是太原市第一年搞,社区符合条件的居民有近千人,孙璐和低保员两个人负责此事,从11月一直忙到次年春节后,才算告一段落。那几个月,经常到迎泽区社保中心报信息,总是晚上12点多才能完。“这真是给我上了一课!”孙璐说,没想到社区居委会这么忙。不过,当看到大家来社区领回医保本时开心的笑容,孙璐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后,孙璐还经历了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大事,随着一年年的历练,她也逐渐成长,和社区的常住居民日渐熟悉。平常做得最多的就是入户调查,每周都要到分管的几栋居民楼里入户一次。老军营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紧邻太师二附小和三十六中,社区内人口流动大,必须经常入户了解情况,排查矛盾。“多说好话,多讲道理,绝大多数居民是配合我们工作的。”
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形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孙璐说,我就是要用社区的针绣好服务百姓的花。
曹顺宝:职工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天气闷热,25岁的曹顺宝大颗汗珠滴在桌子上,他浑然不察,困难职工高元来家倒塌的围墙不时在眼前浮现,他在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她?曹顺宝在太原市小店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每年都要去高元来家一次。曹顺宝负责困难职工档案入网、生活救助等工作,有一次给区里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时,发现这笔许多人用于“救命”、救急的钱,唯有一个叫高元来的没人领,电话也打不通。作为工会工作人员,曹顺宝知道这笔钱对困难职工的意义,他根据地址决定给她送到家,到公交车站一打听,高元来村里没通公交车,曹顺宝打了一辆出租车,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位于北格镇的高元来家。走进院落,曹顺宝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围墙倒塌用树枝编织起来,房子老旧,房顶上压着防雨的塑料布,院里跑着十几只鸡,到处是鸡粪,进到屋里,更是破败不堪,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高元来躺在土炕上,眼神渴望,她丈夫热情地让座,长板凳有条长裂缝。曹顺宝把一万多元的大病互助金和一千元的困难职工救助金送到高元来手里时,两口子热泪盈眶。
原来,高元来家有3个孩子,生活困难,丈夫有病常年吃药,全家的生活、孩子们上学全靠她一个人打工维持,结果高元来不幸得了一场重病,去掉了一个肾,昂贵的住院费让这个不富裕的困难家庭雪上加霜。
看着高元来两口子滴到自己手上的眼泪,曹顺宝觉得,自己的这双手是亲自传送党的温暖的手,泪水是党温暖的回报,能把党和工会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手里,他深深感到工会工作的神圣和重要,就像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的那样,要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要把职工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事全力帮扶。
郑银河:脸晒黑换来村民交心
还是矮矮的胖胖的,但是脸晒得有些黑,鞋上还沾着泥土。这是俩月前省直机关某会议后,再次见到郑银河时的特别印象,像个村干部啦。这次,他在村里任德胜老汉家走访。65岁的老任患脑血栓十多年,是村里低保户,俩孩子在外打工,家里靠年迈的老伴打理,日子过得比较紧。老任面对比自己孩子还小的银河,不好意思地说,这病害得全家受拖累,也给村里添麻烦……银河安慰说,谁没个病痛,只要有党在,就不发愁,生活肯定能好起来。临别,银河把身上带的300元塞到老任手里叮嘱说,买些好吃的。
郑银河是省工商联干部,是位80后党员。今年4月,省直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他到屯留县南渔泽村挂职第一书记。从省里到村里挂职,如何让村民信服不是走过场?是面对的第一关。住村后,他开始熟悉村情、走访村民、和村“两委”谋划致富路子……5月8日上任至今,他走访低保户22户和危房户20户,让大家对这位年轻挂职干部另眼相看,说他是真心干的好党员,他也和百姓打成一片,融入了群众中。“刚来时,大家觉得我是走过场,啥也不想和我说,现在是主动找我说心里话。”银河笑着说,“你看,如果我一个多月不晒黑,能换来大家交心?这就是最大收获。”
南渔泽村以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业基本靠天吃饭,人均收入在长治来说不高。发展致富成为村民迫切心愿。银河和村干部一道理清了头绪,初步有了规划:以村里无影山为龙头发展农家乐;腾树换种发展经济林;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村民发展蔬菜大棚。整合村里现在养鸡场、种植园、农家乐等项目,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人来……
一系列的“动作”让村民们“议论纷纷”:省里来的这名年轻干部,时间不长,但有思路,烧的这几把火让大家有了新希望……村民理解了,家人却不理解了。“就是个挂职干部,迟早会离开,有必要贴上人情为村里办事吗?”银河只做不解释。自住村后,他就很少回太原,难得和家人过个完整周末。银河说,小岗村沈浩刚开始别人也不理解,只要过一段日子,家人朋友就能慢慢理解,“我一想到村民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浑身就有力,再苦再累也值!”(赵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