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干群关系:新时期 新挑战

2013年06月26日11:11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基层干部的“难”与“惑”

乡镇和社区基层干部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是中央政策贯彻执行的终端,更是群众工作的最前沿。当前群众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基层干部还有哪些困惑?本刊记者在多个省份走访了上百名基层干部,听取他们的心里话。

压力大任务重 联系群众要靠“挤时间”

“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征地拆迁等重点项目需协调,社会管理要创新,还要维护社会稳定……现在基层干部面临的发展压力太大,任务太重。”采访中,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说起转型期群众工作形势的变化,基层干部们坦言,目前他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发展,尤其是名目繁多的考核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与群众面对面的联系沟通太少。

“农业税时代,为了收税,我们与老乡的接触还比较多,如今我们更多地要抓项目、抓发展,恐怕找老板的时候要更多一些。”山东省一名镇党委书记说。

西部某省一名镇党委书记坦言,现在虽然也常下村,但下去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上级项目建设。如今来自上级的考核任务太多,有时候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真的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到群众中去调研,主动解决群众利益诉求。

与农村一样,城镇社区干部也感觉面临时间、精力不足的问题。社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该说群众工作是其工作的主体。然而,在采访中一些社区干部反映,他们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应付有关部门下派的各类行政性事务上,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功能反而弱化了,只能“挤”出时间来进行。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堡子社区,社区干部拿出的一份日常工作明细表显示,包含计生、工会、统战等在内,他们的行政性事务多达14大类146小项,涉及党委、政府以及各种群团组织,其中仅开证明和盖章项目就有45项。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晋萍说:“这只是不完全统计,实际还有许多临时性的指派任务,我们每天都疲于应付。”

基层权责失衡 为民办事“有心无力”

除了发展压力大、任务重之外,权责不对称,也是当前基层干部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主要困惑。

“乡镇机构改革后,除了信访维稳,几乎所有职权都上收了,资金项目都掌握在上面,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底气越来越不足。”江西省井冈山市大陇镇党委书记刘福明说。

记者在四川、江苏、湖南、陕西等地的多个乡镇调研了解到,一家一户难以完成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重大公益项目,是农民最希望乡镇帮助办的实事。而协调完成这些事项,也被乡镇干部认为是联系群众的基础和纽带,但由于财权上收,乡镇对此大多无能为力。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马岔村村民想修一条通村便道,需要30多万元,村民已筹资3万元,剩余资金希望镇里帮忙解决。镇长廉国斌说,实际上村民仅仅要求拓宽道路、铺点沙石,但这点要求镇里也满足不了。群众来找了两次,我只能记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和可能,因为镇里目前除了每年30多万元的办公经费外,实在没有其他资金。

江苏省泰兴市曲霞镇党委书记李飞说,现在不少地方县级以下财政都是捉襟见肘,基层要干事犹如无米之炊。中央有项目,但大多需要基层配套,面对老百姓的强烈需求,我们是想要又不敢要。一些地方为了项目不惜借债,外债压力很大。

由于资金紧缺,乡镇干部连常规的下村联系群众也缺乏积极性。陕西省潼关县安乐乡党委书记鲍明侠说:“每月8000元左右的经费只能勉强维持乡镇运转,干部到村都是自己开摩托、搭巴士,费用个人承担。下村越多,亏空越大。”权责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