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这是个系统性困局,综合改革没有跟上
主持人:可以说,素质教育问题错综复杂,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哪些因素制约?
谈松华:素质教育高层这么关心,这么重视,减轻学生负担毛主席那时候就提出了,一直到现在,为什么还解决不好?因为中国教育里面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被真正触动。但要触动它,不光是教育的问题,还有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各方面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难就难在这里。这说明它是个综合的问题,系统的问题。这就涉及文化和制度层面的综合改革。
朱东斌:综合来看,这是由社会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决定的。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阶段决定了前30多年国家和社会都非常强调效率,经济社会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整个社会过于急功近利,各行各业都是。政府追求GDP,电视追求收视率,电影追求上座率,网站追求点击率,学校追求升学率,其实都是GDP思想在各行各业的表现。教育也不能独善其身,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素质教育推行之难。
主持人:素质教育相关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怎样才能深入推进?
谈松华:因为从深层次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是综合性的,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措施要想起到撬动全局的作用是很难的,需要加强整体谋划,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于长学: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推进“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是伴随在一起的。今后必须采取综合改革的办法,统筹兼顾,上下结合,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凝聚共识,减少阻力,形成合力。
葛剑平:要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和氛围。转变“分数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就业观,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格局。
(2013年06期)
(《时事报告》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