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评价机制和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主持人:学校为什么难以走出追求升学率的怪圈?
于长学:很多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我们对人才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说好牛奶有20项指标,达到这20项指标就是好牛奶。但你检测的时候只检测钙的含量,说钙越多越好,大家当然只注意钙含量。我们说全面素质好,但你就以录取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标准,大家还是朝着一个方向走,都奔一个标准去,你不让他追这个追什么呢?这是主要的困难。
主持人:有人说是高考的指挥棒导致整个素质教育推进举步维艰,甚至建议取消高考,这样可行吗?
谈松华: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确实对基础教育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改革高考招生制度中的弊端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这种改革是在坚持高考制度前提下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取消。有媒体作过调查,98%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高考是高校选拔学生最公平的办法,同时也有98%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高考必须改革。高考问题争议非常大,任何一个具体改革的举措,都会招来不同层面人的反对。因为它是关系多方不同利益群体的一项综合性改革,需要系统设计,稳妥推进。同时还需要明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并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灵丹妙药,需要综合配套地推进,不然,即使高考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了,但整个教育制度不作大的调整,教师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都不改的话,光改高考有用吗?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 于长学
于长学:大家对高考是既恨又爱,感情很复杂。阶层的流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这些功能一定程度地通过高考这条路径实现了,高考也被认为是社会最公平的一种制度。高考肯定不能取消,但要改革。怎么改?要减少科目,降低难度,将来学什么就考什么。比较理想的是招生自主权完全交给大学。比如,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可以免试保送入学;创新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自主录取;有特殊才能的,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可以破格录取。要使素质好的学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有好的入学机会。但也有声音说,这样一来,大学责任太大了,监督跟不上怎么办?现在有一个统一的考试还好些。应该努力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把招生自主权完全给大学。大学要招什么样的学生,不能只看分数,面试环节、社会实践、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考察应该加大力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这样才能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顾明远:统一考试,国外也有,但人家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依据。目前阶段,找到一个结合点可能是比较好的出路。因为升学率不能降低,降低了家长不答应,客观上又要求我们把学生的素质提高,而且素质教育也不反对考试,反对的是那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所以,学校的改革实践,要找到一些好办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考试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持人:除了对学生的评价,其他方面的评价制度和标准怎样改革,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葛剑平
葛剑平:除了高考,还要看到社会用人制度对教育的导向作用。学历、名校往往被作为用人单位衡量个人基本素质的最重要的指标,以及成为人们跻身于好单位的敲门砖。社会用人标准的“唯学历”、“重名校”,使应试教育现象进一步加剧。要深化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的导向功能,把品格、能力、学历、经验等多方面标准作为衡量人才的依据,激发人们对素质发展的内在需求。
顾明远:还要改变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内容体系。比如上海提出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包括10个方面的指标,并且设置了具体的衡量标准,这就改变了以分数作为教学质量唯一评价标准的状况。
朱东斌:还要制定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为孩子将来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不是选拔人才,我们的基础教育背负了很多选拔人才的任务,选拔人才是高校的事儿,不是基础教育的事儿,要让基础教育从这个重压下解脱出来。
于长学: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和学校非常辛苦,既要面对考试的评价,又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艰苦的探索,可以说是在“戴着脚镣跳舞”。教育部正在拟定《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将对学生、学校、区域评价进行改革,内容不仅仅包括学业成绩,还包括负担情况、满意度等,评价指标比较综合。过去一直说评价是牵牛鼻子的事情,一直没有提出来。这次我们提出若干个指标,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来引导学校办学。同时,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也要改革,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孟夏:有一门课程,外语特别是英语,必须改。社会上对全民学英语深恶痛绝。很多国家学英语是理性的,只是为了培养少数人,然后通过他们达到全民的知识共享。我们几乎是全民学英语,教育全过程、职业培训、职称评定,都要学英语、考英语,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最后很多人都用不上。我们把英语搞得这么重要已显露出明显的弊端,成为阻碍素质教育正常发展的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