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兴产业与自主创新互动并进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当前,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突出表现在能源革命、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前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少,竞争力不够强。新的一轮产业革命,我们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难得的机遇,只要抓住有利时机,就有可能赢得主动,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以来,江苏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六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不仅构筑产业先发优势,而且抢占技术制高点。
新能源产业,围绕光伏、风电、智能电网等关联产业,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造新能源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光伏产业,重点在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核心装备制造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全省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多项,是全国光伏发明专利拥有量最多的省份。风电产业,着重突破较大功率机组制造技术,构建从关键配套件到兆瓦级整机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占国内市场50%的份额,整机生产能力占全国的30%的市场份额。自主研发制造的6兆瓦机组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标志着风电装备制造业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智能电网领域,成功突破电网安全稳定在线分析预警、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等关键技术,高电压输变电工程控制与继电保护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新材料产业,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和省属研究院所、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近千件。近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速达到59.2%。在纳米材料、碳纤维、硅材料、精密合金、光纤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并形成一定产业优势。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累计申请专利1500多项,有些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碳纤维领域,攻克生产设备和碳化工艺两大难关,高性能碳复合纤维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硅材料领域,着重围绕提高纯度、提高转换率、降低能耗,攻克核心技术。目前,在节能环保、低成本制造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半导体关键材料、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电磁功能屏蔽材料等领域研发也取得多项成果。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进行重大技术攻关,在干细胞、小核酸药物、基因芯片、抗体诊断、转基因育种、生物催化转化等领域,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一类新药占全国总数的30%;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54项,居全国第一;16家制药企业进入全国百强。逐步形成了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环保产业,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为着力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环保产业跨越发展。全省建立了109家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2600多家环保企业,一半以上具有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了包括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噪声控制、环境检测等10多个门类的2000多个系列产品。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加强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产业的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软件外包、动漫创意、工业设计、医药研发、供应链管理、金融后台服务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十一五”以来,全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2年达到4305.6亿元,占全国的17.2%。
物联网产业,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区域,打造产学研和应用一体化运作的国家传感网技术中心和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无锡已经集聚了物联网研究机构32家,高层次人才200多人,物联网企业360多家。物联网10项国家标准,无锡参与制定的有9项;5项国际标准,无锡参与制定的有3项。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19亿元。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先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