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梁保华:创新驱动与江苏经济转型发展

2013年06月17日08:32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高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机制,是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的突破口。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大学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省份,也是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少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其主要原因是“三缺”:缺少有效的合作机制,缺少足够资金支持,缺少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关键是必须解决这“三缺”的问题,打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阻隔,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通俗地说,就是要采取“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大赢家”的模式。循着这样思路,江苏从三个方面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路子。

第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积极推进开放型创新,面向省内外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长期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同创新的战略同盟,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合作形式。

一是各级政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同盟。江苏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江苏科技创新站到更高的起点。江苏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项目有1218个,中国科学院已有100多家院属单位、6000多名科研人员活跃在江苏创新创业第一线。中国工程院帮助江苏开展多个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鼓励和支持院士参与江苏科研攻关项目。清华大学与江苏合作的项目有700多项、北京大学与江苏合作的项目有100多项。各市县政府也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例如,苏州市与省内外50多所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无锡市与中国科学院和省内外七所重点大学构筑“7+1”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在微电子、软件、电气工程、生物医药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有的项目纳入了国家863、973重大科技项目。南京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无线谷”,打造通信与网络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高地,已经有1500多名科研人员进驻。连云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这些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是开发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同建设创新基地。“十五”时期以来,各类开发区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发区不仅要成为产业高地,而且要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按照这一要求,开发区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了一大批产学研联合体。全省各类创新载体在孵企业2万多家,居全国第一。例如:苏州工业园区与中科院共建纳米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已经集聚了5500名专业人才、160多家纳米企业,形成了微纳制造、纳米节能环保和纳米生物医药3个优势产业。无锡工业设计园,原来是传统工业小区,由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型,已引进250多家工业方面设计机构,聚集设计研发人员3000多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00多件。昆山开发区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和昆山工业研究院,既出科研成果,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清华大学研发的OLED技术在昆山开展中试,并建成生产线成功投产,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常州科教城园区坚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实施“金凤凰计划”,创办和共建研发机构100多家,引进和孵化高科技企业500多家。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50多家,成为医药科研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无缝对接”。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市场需求、新技术应用最敏感,在产学研合作中处于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合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江苏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科研与生产无缝对接。截至2012年,江苏企业与省内外97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326家,博士后工作站500多家,结成各类“技术联盟”700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0多个,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万多个。

第二,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制约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再走向市场,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出现“梗阻”,缺少资金是重要原因之一。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制约的瓶颈,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财政拨款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2004年起步就拨款3亿元,以后逐年增加,2008年增加到每年10亿元。为用好这笔资金,专门成立项目评审委员会,由科技、金融、工业等多方面的专家组成。凡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江苏发展需要的项目,无论是来自省内还是省外、国企还是民企,都给予支持。这些专项资金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带动全社会科技投资1088亿元。自2004年至2012年,共支持839个项目,这些项目共获得授权专利5407件,其中发明专利1702件,在物联网、新能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纳米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产业链配套的重大项目群,80%的项目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二是促进金融信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省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以信用担保的形式,引导银行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目前,全省已有39个县(市、区)实行了科技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的办法。三是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全省拥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超过45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1200多亿元,成为全国风险投资机构和管理资金最多的地区。苏州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管理资金规模近400亿元,累计投资高科技企业300多家,已有16家企业成功上市。

第三,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人事管理体制,鼓励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创业、兴办企业。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企业。在政策激励下,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应运而生。南瑞集团是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现有员工18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员工3400多人。公司创办以来,有6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获专利授权577项,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70多亿元,已经成为继电保护设备生产全球五强之一。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