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严格规范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的意见》,将对编外人员“开刀”,采取总量控制、公开选聘、实名制管理等措施。(来源:新京报)
近几年,频频报道的“临时工”事件,让临时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许多报道中,临时工成了万能挡箭牌,成了替罪羔羊。对于种种乱象,江苏南京采取的做法是总量控制,不论市级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任用编外人员必须向市编制办报批,人员经费由市财政纳入预算,统一划拨,行政机关编外人员不得超出行政编制的10%。
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临时之计,治标不治本。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所言:根治编外人员“乱局”,亟须编制制度改革。现行的编内、编外的双轨制用工模式,导致临时工泛滥,实在是现代公民社会的一种耻辱。笔者认为,要想根治编外人员“乱局”,唯有转变“临时观念”,建立“人人”平等的用人制度。
“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可如今还是有太多的人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内心深处总想高人一等。这种等级观念一旦与好逸恶劳的人的劣根性结合在一起,“临时工”现象就难免泛滥成灾。他们是干事儿的,也是扛事儿的;他们是壁虎的尾巴,也是鸵鸟的屁股;他们是炮灰,也是盾牌……他们“替代”编内人员的工作量,由他们把编内人员“养”起来。他们与编制内差距的不仅仅是工资、福利、退休金等方面,还有提职普升、职称评定等差距。
虽说目前改革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等到“病入膏肓”之时再醒悟过来,到那时将“悔之晚矣”。
中央号召全党上下“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我们就要抱着“治病要趁早、治病须治根”的态度加以贯彻执行。只要我们积极转变“临时”观念,不用“临时”之计,那么“临时”事件、“临时”现象将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