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的各项工作

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致公党中央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纪实

汪俞佳
2013年05月23日09:4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致公党中央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纪实

扶贫先扶智。提高生产技能、培养专门人才成为致公党中央“造血”的另一个突破口:中学教师培训班、农业综合技术与管理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农民学电脑活动……“我们组织协调了许多社会力量参与,在酉阳开展各种培训,谁能想到山里世世代代握锄把的农民,也能用上鼠标呢。”李万通再次笑着说。

“致福工程”——

让品牌更有内涵

“没想到‘致福工程’能成为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工作的金字招牌,真正把幸福送到千家万户。”说起“致福工程”,全程参与其中的致公党江苏省委海外联络与社会服务处处长徐放满腹感慨。

故事还得从2003年9月说起。当时致公党江苏省委自筹经费,在江苏侨乡——镇江高资镇,开启了免费教农民学电脑、学上网的试点工作,并将其命名为“致福工程”。

令徐放意想不到的是,该工程实施仅三个月便有了初步成效,呈现出四个“想不到”——地方政府配合积极性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想不到;农民报名踊跃、求知欲望之强想不到;参训农民学习认真、教学效果之好想不到;社会反响之大、关心“致福工程”的人之多想不到。

“致福工程”的“小试牛刀”不仅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更引起致公党中央的关注。为打破地域局限,全面推广致公党江苏省委“致福工程”的经验,让更多省份的农民通过农村信息化受益,2009年,致公党中央在南京召开了“‘致福工程’学习交流暨社会发展与服务专委会扩大会议”。会议结束后,该项目在重庆、四川等地区得到有力推广,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热烈欢迎。群体不同,地域不同,需求也不同。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服务工作的需求,致公党中央创新思维方式,逐步建立起“致福工程”理论体系,对“致福工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扩充。如今,“致福工程”已由专门的电脑培训项目扩展为“致福·侨海报国”、“致福·支边扶贫”、“致福·科技帮扶”、“致福·阳光关爱”、“致福·民生改善”和“致福·帮医助教”等多项社会服务工作综合品牌。在致公党中央看来,中央有中央的成果,地方有地方的经验,开展中央与地方优势项目互动,加强联合,就能汇聚全党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服务工作不是蜻蜓点水,要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李万通告诉记者,下一阶段,致公党中央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挖掘和培养地方组织社会服务重点项目,并建立科学的项目数据统计和效果评估机制,为“致福工程”品牌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责编:常雪梅、权娟)


相关专题
· 统战要闻
· 工作动态
· 创新实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