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提拔”是对优秀人才的一种特殊选拔路径,在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有章可循,本应无可厚非,但公众似乎对此并不买账。“最年轻美女副市长”、“最年轻”县长、“最年轻”副镇长都被一一“人肉”,人肉结果往往让人发出“拼二代和关系”的唏嘘,导致“年轻干部提拔”与“潜规则”紧密相连,究其根本在于“破格”得有些“出格”,要让群众满意和信任,破格更应该以群众为导向慎重从严。
以群众为导向,严审资格。年轻干部能不能“破格”关键看其有没有“资格”,这种资格是干部提拔的入门关,严把入门关能从源头杜绝“出格”。审查年轻干部是否具有资格“破格”审查的绝不是背景和关系,而是“工龄、经历、文化程度、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和“有能力、有潜力、有担当”的任职能力;审查年轻干部是否具有资格“破格”也不应该只靠谈话、不能只听领导或同事“一言堂”推荐意见,关键要看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有话语权,重点考虑那些工作表现特别优秀、群众基础好、群众口碑佳的年轻干部,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参考群众的推荐意见,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进行“一票否决”,坚决取消破格提拔的资格。
以群众为导向,严守程序。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保证,合理程序才能为不“出格”的“破格”护航。“火箭提拔”在于忽略程序提拔过快,“二代”提拔在于忽视程序靠关系,“权力寻租”、“裙带关系”等“出格”的提拔在程序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这种问题往往在于权力凌驾于程序之上,而群众不了解程序,参与不到提拔程序过程之中,被动的接受“公示”结果化的东西自然不易接受。破格作为特殊提拔路径更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操作,杜绝任务提拔、照顾提拔和“一把手”提拔,要坚持以群众为导向,严格依照推荐、考察、公示等程序,让群众了解提拔程序,让群众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到提拔的程序之中。
以群众为导向,严把监督。公众逢年轻干部提拔必疑和年轻干部提拔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提拔不透明,给了权力“可操作”空间,也给了有权人暗箱操作的机会。将年轻干部破格曝于阳光之下,实现透明化,置于严格监督中,是确保年轻干部不出轨的“紧箍咒”。2010年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起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监督链条,难以让群众信服,组织和媒体监督固然重要,群众监督更为重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监督是最严的,也是让群众自己最信任的。因此,以群众为导向,将年轻干部的个人作为、提拔各环节都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才能让群众消除疑虑,才能让群众满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年轻干部提拔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对于年轻干部的提拔要大胆,更要严格要求,要以“群众认可”、“群众满意”为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公信力,真正从严选拔出“有理想、有能力、能创新、敢作为和群众拥护”的年轻干部才能消除年轻干部提拔“公众质疑症”和“公众焦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