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高层动态

总理署名文章 搭建沟通新桥梁

李克强任职副总理出访时已6次发表署名文章,宣示外交立场,推进务实合作
2013年05月22日07:30   来源:新京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西班牙

“携手互利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发表背景】2011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出访西班牙、德国、英国。此时,欧洲正遭受金融危机。

【刊发时间】2011年1月3日。李克强访问西班牙前一天。

【刊发媒体】《国家报》,是西班牙最大的报纸之一,平时发行量20万份,星期天约30万份。

文章中,李克强说,对西班牙这个古老而又现代、遥远而又亲近的国家心怀向往。

他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也解释了中国的“世界上最复杂的国情”,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发展成果被13亿人口一除,就会成为较小的数字。

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也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描述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合作机遇。他说,用13亿人口做除法固然令人不大满意,但做乘法却激动人心,“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消费一瓶橄榄油、品尝几杯葡萄酒,可能西班牙一年的产量还不够。每年哪怕只有百分之几的中国人到西班牙旅游,西班牙的酒店也会天天爆满”。

德 国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

【发表背景】德国是2011年年初李克强访欧的第二站。

【刊发时间】2011年1月5日。李克强抵达柏林开始正式访问的前一天。

【刊发媒体】《南德意志报》,是德国订阅量最大的日报,日发行量超过44万份,读者人数超过110万,总部位于慕尼黑。

李克强在文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德国人民和“德国制造”一直以来的好感。

他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表示支持欧盟采取一揽子金融稳定措施,帮助一些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

李克强希望两国扩大贸易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希望欧盟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欢迎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兴业。李克强还希望中德两国在改善投资环境、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有更多合作。

他说,德国的音乐、戏剧、电影等文化产品,可以丰富中国人民的生活;德国的医疗技术,可以造福更多中国患者;德国优秀的体育教练,可以更多地到中国执教。

英 国

“中国同世界共成长”

【发表背景】英国是李克强2011年初访欧的最后一站。之前他在西班牙和德国都发表了署名文章。

【刊发时间】2011年1月10日。李克强访问英国当天。

【刊发媒体】英国《金融时报》,这是一个创办于1888年的著名国际性金融媒体,日发行量约45万份,其中70%在英国之外的140多个国家发行。

这是李克强在访欧期间连续发表的第三篇文章,也是其中最短的一篇,中文版1150个字。文章在一开始就表达中国一直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李克强引用2000多年前《诗经》的诗文,并翻译成白话,百姓辛苦,应休养生息,享受安康;这既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有益于天下安宁。

李克强用一组数字来论证,中国的反战对其他国家是有益的,而且中国也愿意与各国携手解决能源资源这一全球性难题。

李克强说,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这篇文章不仅写给英国人看。文章最后,是李克强对世界的呼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李克强在印度《印度教徒报》《觉醒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李克强署名文章在印引高度关注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