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文章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为此,各级要牢牢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要求,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政府过“紧日子”,才能为百姓赢得更多“好日子”。(人民网)
过“紧日子”对个人来说是生活方式选择问题,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却能体现基本生活作风。近年来,“三公消费”始终居高不下,一个办公室每年消耗十多台打印机隐含着多少腐败,“一天洗八次澡”的公务接待让人无奈,公车“超配”、“高配”成了“共同纠结”,一瓶茅台喝掉了农民辛苦一年2亩小麦的收成。“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看似小节,却渐进式侵蚀着着党和政府的诚信,甚至成为很多领导干部腐败的源头。窥一斑而知全貌,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很多源于个人生活小节,防止腐败侵蚀,生活作风是第一道防线。
“成由俭、败由奢”。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事不能比阔气、比排场,要比实效、比长效,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多办“民心工程”、“千秋工程”;要崇尚节俭、富而不奢,不能“瞎折腾”。过紧日子表现为精神上的振奋、思想上的不懈怠、学习上的勤奋刻苦、工作上的勤勉敬业、无私奉献。过紧日子是一种精神和态度,要长期坚持下去。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以更高的境界苦练内功、应对挑战,在过紧日子中有所作为。
“上行下效、当好领头雁”。领导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要树立正确的作风观。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过“紧日子”是一种自觉的精神和态度,要靠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在过紧日子中砥砺意志,锻造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领导干部带头过紧日子,要从国计民生出发,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领导干部“过紧日子”,是基层群众的殷切期盼。把节省下来的钱,多用于民生工程,帮助人民群众开展好生产生活,着力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他们对党充满爱戴,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党员干部充满信心,这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党员干部的职责。领导干部要把过紧日子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过紧日子中有更大的作为,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